第827章 颉利的忧虑
施罗叠本身才具平平,胸中更没有什么沟壑。
在他的印象中,打仗就是靠着一股不怕死的狠劲,在草原上的一些战役多数也是骑兵冲锋,然后杀成一团。
最后谁剩下的人多,谁就取胜。
来到中原后,施罗叠用的也是这一套,前面的小城池,本来城墙不高,防守力量又少,突厥的十五万大军,无边无际的围来,早就吓得胆寒,多数都是直接投降。
少数顽固的,只要几轮齐射,守城兵卒们也是抗不住了。
辽东城却是高句丽北方防御战线的核心城市,有抵抗过前隋百万大军的经验,对十多万突厥骑兵嗤之以鼻,不但斩了施罗叠劝降的使者,而且还羞辱了施罗叠一番。
说他在草原上就是个废物,能有现在的地位,就靠两个爹,一个是可汗颉利,一个是右贤王李言,对施罗叠极尽嘲讽之能事,把施罗叠气的连休息都没有,直接开始攻城了。
今天更是组织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攻势,却依然无法撼动眼前的城池。
这对一直顺风风水的施罗叠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甘的看着前方固若金汤的城池,施罗叠的心中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挫败感,他记得以前看右贤王打仗很容易啊?
只需坐在帅帐,几道命令下去,下面的人冲锋陷阵,要不了多久,前方就会传来大捷的消息。
这让施罗叠产生了一种误解,打仗似乎不难。
之前的进兵顺利,也让施罗叠开始小觑李言,有些得意忘形起来,心里还觉得就是以前父汗一直不让自己独立统兵,不然,自己早就是名镇草原的勇将了。
可眼前的辽东城和城下无数的突厥士卒的尸体,给了施罗叠沉重的打击,见身边的将领们都在劝说,甚至有些人都急眼儿了,施罗叠知道不能再战了。
抬头看看就要沉入远处山峦的落日,不甘的下了退兵命令。
在刺耳的鸣锣声和城头守军的欢呼声中,垂头丧气的突厥兵开始缓缓撤退。
距离辽东城百里之外的辽河北岸,一座临时搭建的营塞僚望台上。
颉利和李言正站在这里,看着南岸的营州城,对面的唐军为了防范突厥有可能的入侵,也调集了大量的军队,更是在南岸修筑了无数的营垒,对北岸严防死守。
颉利看着对面城池上飘扬的唐字大旗,心里涌起无限的惋惜,定襄一败,唐军坐大,而突厥则分裂成两部,彻底失去了制约李唐的实力,恐怕这一辈子也别想看到战胜唐军的那天了。
“报,大汗,世子经过十日苦战,已于昨日黄昏,顺利攻下辽东城。”一名传令兵急带跑来,递上一封军报。
颉利接过看了看,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吩咐道:“你去告诉施罗叠,攻城的大军休整三日,让他亲自率领其余兵马越过辽东城,趁热打铁,继续往南推进。”
“辽东城刚失,后面的城池来不及准备,是最虚弱的时候,这时候正是扩大胜利果实的时侯,务必不给高句丽以任何喘息之机。”
“是,可汗!”传令兵迅速离去.
颉利转过头,有些自得的对李言说道:“这小子,还不错,我原以为辽东城要打上一阵子,没想到,十天就攻克了。”
“呵呵呵,都是仰仗可汗威名,世子也是成长的极快。”李言恭维了一句。
颉利高兴了一阵,一转头,又看到了一河之隔的营州那密密麻麻的军营。
心情又低落了下来,颉利叹了口气。
转头看向李言,忧心忡忡的问道:“右贤王,你说,唐军会不会出兵,阻挠我们攻略高句丽?”
“若是大唐不出兵,仅靠高句丽、新罗和百济这几个小势力,最多半年时间,我们就能将其完全拿下。但大唐要是出兵,从漠南或漠北攻我后方,恐怕这次我们的行动会半途而废。”
李言对此早就心里有数,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可汗放心,在短期内,大唐绝不会出兵的。”
“你的意思是,后面有可能会出兵干涉?”颉利是个聪明人,很敏锐的听出了李言话里的意思。
“不错,三韩之地居于大唐肘腑,中原有句话叫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高句丽和新罗百济都是小势力,大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我突厥是大邦,大唐决不会容忍我们将手伸到这里的。”
颉利对于中原的谚语不是很明白,但也能听出李言的意思,神情一凝:“那为什么我们都开战一个月了,大唐还是没有动静?”
“可汗有所不知,大唐人都是十分狡猾的。”
李言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自信的说道:“有道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是我们突厥还是高句丽,对于大唐来说,都是外敌,无论损失的是谁,对他们都有利。”“现在我们刚刚开战,还没有真正的被拖下水,大唐出兵,等于将祸水南引,原本属于高句丽的战争,就被引到了自己头上,这是他们不会接受的。”
“而高句丽不是草原,这里山脉纵横,城池林立,水网密布。”
“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注定了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就算没有其他的势力干扰,我们要想将这里完全打下来,最少都得半年以上。”
“何况高句丽地处南北两大势力之间,却又偏安一隅,不在漠南河北河东还有关内道那样的战场中间,以致于无论南北两大势力谁要对他下手,都会受到另一方的掣肘,无法全心全意的对付他。”
颉利虽然早就有所猜测,但听到李言也是这样的看法,还是有些失望的说道:“这么说来,我们这次也只能是抢掠一番了?”
颉利明显有些不太甘心,如今北方草原除了自己的突厥之外,其他的都是李唐的属地,就连葜必何力还有突利部众都受护于李唐,无法再得寸进。
现在的突厥被李唐的势力卡得死死的,唯一就剩下东南部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几个小国了。
地盘和钱财都是小事,关键是灭国之功对施罗叠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着自己留下来的突厥汗国的归属问题。
眼前的李言是中原人,心思并不在草原身上。
这从上次统一草原东部后,李言毫不犹豫就将二十万军权交给了自己,就可以看出来,他对于草原并不感兴趣。
这次撺掇着自己打高句丽,对施罗叠也是全力配合,并无任何不满的情绪,也没有暗中掣肘之意。从这里也可以分析出,李言对于草原可汗之位,确实没有觊觎之心。
这和颉利长久以来的判断是一致的,也是颉利在草原上有李言欲争可汗之位的谣言后,颉利并没有放在心上的原因,反而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言,以安其心。
“李言,伱也不是外人,其实我的心思你也知道。”
颉利坦诚的说道:“我年龄大了,活不了多久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现在的突厥汗国。你在汗国内的威望非常高,现在又是我的女婿,若是你能接手汗位,那我也就放心了?”
李言一听颉利这么说,就果断的摇了摇头。
同时心里有些无语,真是人越老,疑心越重,颉利这是有多不放心自己,都把女儿嫁给自己了,还要不断的试探。
这一路南下,时不时的就劝说两句。
若是自己真的有一点儿动摇,恐怕他未来的这段时间,所有的精力都会用来对付自己。
“可汗,你是知道的,我是李氏子孙,未来要做大唐皇帝的人。”
李言态度十分坚定,再次拒绝了颉利的提议:“草原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过客,就连右贤王的位置,也是在你强烈要求下,为了稳住汗国,我才勉强兼任的。”
“若是你现在再让我做突厥的可汗,那我就永远回不去大唐了,草原上的子民不可能接受一个大唐人做他们的可汗;而大唐的子民不可能接受一个草原可汗来做他们的皇帝。”
“所以您这样的要求,我万万不能答应,你要是再有这样的想法,那我就只有提前请辞离去了。”
没等颉利再次劝说,李言就说道:“世子现在也慢慢成长起来了,武力也并不弱,只是可汗您拿老一辈的将领来比,自然是不如的,可这样对世子也是不公平的。”
“这次打三韩之地,若能顺利,世子将有灭国之功。”
“连前隋大唐都搞不定的敌人,竟然败在世子手中,那草原上谁还会不服世子。等到世子继位,我再好好扶他一程,世子必然能坐稳江山,等到那时,我再回中原。”
“到时候,我在中原,世子在草原,中原和草原两族和平相处,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颉利眼神烁烁的看着李言,即舒了口气,同时又有些不忿。
和李言相识这五年来,李言从来没有对可汗之位表现过贪婪,或者说对草原的地位有过一丝丝的眷念。
每时每刻,念念不忘的就是回到中原当皇帝。
这和颉利了解的那些南人差不多,他们自视甚高,将中原之外的四方视为蛮夷之地,可以说是宁要家乡一捻土,不要他国万两金。
若是能在南方出人头地,谁会愿意跑到北方这苦寒之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