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关陇贵族二
别的不说,就说李言手下的侍读薛仁贵,就是出自关西六大姓之一。
河东薛氏先祖为汉高祖刘邦所封千户侯薛鉴。
其后世代表人物为汉元帝时御史大夫薛广德,三国初年“八俊“之一的薛兰。薛广德刚正不阿,以“悬车之荣“教育子孙,因此家族分支逐渐兴盛繁荣。
东汉末年,薛兰子孙随刘备入蜀,蜀汉灭亡后迁回河东郡,成为拥有家族武装和城垒的地方豪强。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河东薛氏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文官武将盈门的一流士族,官至五品以上者三百余人,驸马二十余人,获封公爵侯爵的主要家族分支三十多支。
河东薛氏是士家大族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这样一个家族,还算不得一流家族,没有资格位列五姓七望,在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里面,也只是敬陪的角色。
而那些核心成员世家的实力,可以想像有多恐怖。
在李言看来,所谓一鲸落而万物生,这些世家大族所掌握的权势和拥有的资源力量,其实就是本来应该属于朝庭的那部份权力。
正是因为没有大一绝的王朝来统治这片区域,就好比没有了老虎的山林,各种飞禽走兽将老虎的权力给瓜分了,享受到这种土皇帝的待遇后,大家再也不愿意头上多一个爹了。
是以每次面临中原大地,即将有势力强大到要统一天下的时候,这些人便会通过扯后腿,通敌引寇等种种方式,阻止天下归一,因为他们很清楚。
老虎的出现,下一步必然是统合权力,消除割据势力。
纵观历史,即便是在五胡时期,神州大地陷入一片腥膻时候,苦的也只是最底层的百姓,而这些世家大族们,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过着锦衣玉食、骄奢淫逸的富足生活。
当神州陆沉,大部份百姓被视为两脚羊,在暗无天日的地狱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很难想像,几百年的时间,他们是怎么避开那些在中原大地肆意驰骋的胡人野兽们的。
所以历史这东西,经不起推敲,细思极恐,让人不寒而栗。
这么一看,三国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天下百姓受汉恩重矣!
果然是十分有道理的.
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何为幸福。在李言看来,哪怕是为了个人的野心和权欲,只要在满足个人需求后,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太平安宁,就值得尊重和认可。
那些大一统的开国之君们,虽然是为了自已的野心和家族的兴盛,可从客观上,也确实挑起了天下兴亡的重担,开边,修长城,和亲,抵御异族等,都是功德啊
就算是李言,在看过几千年历史后,只能庆幸,幸好躲在基因里,熬到了盛世太平才投身为人,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度过那一段又一段腥臭不堪的时期。
而经过几百年的乱世,之所以能形成统一,不过是这些世家们经过跑马圈地时代,粗暴迅猛的发展后,开始进入相互兼并吞噬时期。
最后抱团竟争,形成了以地域为划分的关陇贵族、山东高门、江南华族。
体现在形式上的就是西魏和北周,东魏和北齐,南梁和南陈三方势力的长期角力,最后被关陇贵族支持的隋朝统一了天下。
这就是为什么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各方势力都在不断的换董事长,但却没有丝豪没有影响到整个势力的发展。
从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变成了北周,北周变成了隋杨,而隋杨又成了现在的李唐,董事长一直在换,但公司市值却一直稳步上涨,业绩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
归根结底,公司的所有权在董事会的手上,而不是董事长,所以董事长的更换,并不影响公司的发展。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集团的可怕力量和影响力,所以杨坚和杨广两代帝王都在致力于消弱这个集团的实力,试图将国朝的实权收归国有,变董事长为真正的总裁老板。
杨坚还好,通过联姻拉扰江南豪门,再行科举从天下选才,温水煮青蛙,以分化瓦解的方式,一点点儿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一切,所以受到的抵制还小些。
可杨广就太急迫了,大开大阖,举倾国之力征伐,动撤抄家灭族,引起了这个集团的强力反弹,以致于天下沸腾,最后自己也被赶去江东,失去了江山社稷。
李氏趁机而起,打着维护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利益,得到了这个集团的强力支持,这才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从晋阳起兵,打入关中,建立了大唐。
又在数年时间,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允、窦建德、萧铣等隋末众多反王,据有天下。可以说现在的大唐,虽然是李氏天下,不如说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天下,而李氏不过只是一个代言人罢了。
李渊和李世民东征西讨,不管打谁都可以,这等于是在做大蛋糕,大家都可以获益,所以能得到这个集团的强力支持,但若是敢向关陇集团下手。
前车之鉴,血淋淋的前隋就摆在那里。
李氏依靠这个集团成事,但心中对这个集团也是无比的忌惮,但现在李氏和这个集团几乎是一体的,血脉相融,筋骨相连,也被这个集团所捆绑。
只能像隋文帝一样,小心翼翼的做些小动作,根本就不敢大动干戈,不然也会被这个集团所抛弃。
李世民深知这里面的历害,任他如何的天纵奇才、雄才大略,他敢直面自己的父皇李渊,敢果断处决自己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却不敢向这个集团下狠手。
原本以为李言一个刚刚成长的少年,对这个世界的‘真相’并不了解,但没想到李言看事情如此透澈,李世民知道,朝中大臣无论是房玄龄还是魏征,就算是亲如长孙无忌,也不敢和少年太子谈起这些事情。
因为这太敏感了,晋阳起兵以来,李世民和手下的大臣们谈过所有的事情,但很少谈起关陇贵族,就是登基后,李世民在整个朝堂上,也只是和房玄龄对此事私下有些沟通。
但一向无所不能的房玄龄提起此事,也是三缄其口,无比慎重。
李世民不自觉的打量了一下四周,虽然已经有过再三交待,外面不许有人,可做为一个皇帝,李世民依然觉得没有安全感,他知道,这个集团的势力无所不在,就算在宫中。
自己的一举一动,也不会逃出那些人的掌握。
别的事情都可以谈,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前夜,李世民都没有这么谨慎过,唯有这个话题不敢肆意谈起,唯恐落在那些人的耳朵里,引起他们的警惕。
虽然李氏原本也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但自从化家为国的那天开始,自己就和这个集团站到了对立面,那些人的私下聚会,已经将李氏给排除了。
历史上的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话,其实现在又何尝不是李与陇共大唐。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无力感,压低了声音神色严肃的说道:“这个问题不是你该考虑的.”
“不,父皇,其实你我都知道,这个问题才是大唐能否长久延续的核心问题,其他的不过都是皮毛而已。”李言却无所顾忌,在谈论到这种敏感话题后,早观察过四周,确定安全了。
李世民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儿,想到李言今天晚上的出色表现,倒也没有出言训斥,而是一脸苦涩的说道:“你还小,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人的强大和可怕。”
“伱知道吗,在玄武门之后,你皇祖专门叮嘱过我一句话,不管我怎么折腾,在李家怎么闹,但不要轻易的去触碰这个集团的利益,否则大唐就是第二个大隋。”
“父皇殚精竭虑,苦思冥想,能想到的办法都只能是像隋文帝一样,通过扶持山东大族和江山豪门,再加大科举选才,一点点儿的消除其影响力,而不敢轻易的动其根本利益。”
李言知道,这些人的存在,是江山不稳定的根本因素,有这些人在,皇权就分散在各个世家里,面对外部的威胁,想要发起大战,就得先满足这些人的利益,然后再发起对外战争。
而所获的利益,也会第一时间被这些世家大族所瓜分。
久而久之,社会财富不断集中,土地资源不断的被并兼,皇家要么主动参与其中,抢夺最大的那一块,以保持自己的优势;要么就割自己的肉去填补天下百姓的不足。
前者会带领世家大族走向百姓的对立面,最后被活不下去的百姓所推翻,而那个时候,世家大族也会抛弃皇室,用皇家的人头向百姓谢罪,用皇家的血肉来暂时安抚愤怒的百姓。
然后再推举出一个新的家族出来,继续开始新的轮回。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正是因为这种因素,所以有实力有远见的世家们,才会在改朝换代的时候,不会主动去争做那个名义上的江山之主,而做在背后垂帘听政的真实掌权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