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朝堂争夺
这一日,太极殿大朝会!
众臣山呼万岁后,文武分列而立,仰望着龙袍顶冠坐于丹陛之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威严的扫视一圈,然后视线落在立于最前方的李言,顿时问道:“太子,这都一个多月了,永通渠修的怎么样了,漕运什么时候可以灌通?”
李言上前一步,禀奏道:“回父皇,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永通渠主体工程,已于昨日完工,只剩下些沿途堤岸的加固工程,三五日内即可了结。”
“昨日下午,渠里的水已经升上来了,儿臣已令停于潼关外风陵渡的粮船顺着渠道往京师而来,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今日太阳落山之前,试航的粮船就能到达长安。”
“哈哈哈!”
李世民龙颜大悦道:“太子办事精细勤勉,虽然永通渠的修复一波三折,但总算及时修通,解决了京师的缺粮危机。”
“传朕旨意,太子修渠有功,加五百封户,以示嘉奖。另外,维修永通渠的十六卫官兵和都水监的官吏等,也应论功行赏,太子可拟一个有功人员名单上来,朕于大臣们商议后,即可落实。”
“儿臣代众人谢过父皇!”李言拜谢道。
别看李恪要加三百封户,大臣们争的头破血流的,但李恪只是普通亲王,而李言是太子储君,未来的皇帝,是半个君上,皇帝爱赏什么,群臣没一人有意见。
一是太子身份特殊,别说几百户皇帝就是赏一万封户,也没人去他和比;二来,没啥意义,早晚天下都是他的,无非是提前给一点点儿而已,太子也不会太放在心上,不会滋生非份之野心,人家本来就是要当皇帝的人。
群臣见状跟着附合道:“皇上圣明!”
旁边在家闭门思过近一个月,穿着亲王服饰,才被皇上放出来的李恪,见状撇了撇嘴,心里憋焖的很。
接连遭受打击,前段时间提着脑袋走了一趟的绥州之行得到的荣耀和威望,全都毁于一旦,权万纪被连降三级带职留用,程怀亮被隐太子的余孽干死了,自己维修永通渠的差使也被连带着扒掉了,在家整整躲了一个月,看着太子收获的盆满钵满,心里别提多委屈了。
“父皇,儿臣有一事启奏!”
“太子有何事,说来看看.”李世民心情大好,满意的看着李言。
李言从容的道:“父皇,这永通渠不只是儿臣一个人的功劳,之前的决口是三弟带人修的,三弟当时几天几夜都没有回府,一心扑在工地上,维修的渠道至今坚固如初。”
“后来发生了左屯卫军的事情,三弟被众臣误会,这才被罢了差使。后来证明,这并不全是三弟的过错,希望父皇看在三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份上,也奖励三弟的功劳。”
此言一出,顿时朝臣们嗡嗡做响,大家都一脸赞许的看着太子,轻声夸道:“太子殿下胸怀宽广,果然是仁义敦厚。”
“谁说不是呢,太子殿下有情有义,有长兄之风.”
“太子殿下友爱手足,实乃社稷之福啊…”
“.”
一时间,夸耀之声,不绝于耳,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也是一脸的愉悦,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恪则是心里一窒,一阵恼火,想着自己一个堂堂的亲王,一向自视甚高,远远强过太子,岂能受嗟来之食,顿时脖子一梗,就准备上前推辞掉。
身子还没动,身后一个文臣越过自己,因为抢上前太快,还碰了李恪一下。李恪一怔,原来是岑文本走上了前,似乎因为碰到了自己,岑文本转头稍稍致歉,然后给李恪使了个眼色,不管李恪难看的脸色。
连忙将笏板一举,笑着说道:“陛下,太子殿下胸襟宽广,爱护兄弟,有仁君之风,臣等钦佩之至。臣也赞同殿下的话,永通渠是太子和蜀王兄弟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皇上理当嘉奖。”
李恪心里倏然浮上一股苦涩之意,太子太他玛的会邀宠了,这个情自己不领都行,若是在这个当口推辞,恐怕谁都会认为自己不识好歹,偏要和太子对着干,那自己失去的可就更多了。李世民龙颜大悦道:“好,文本说的好,即然这样,蜀王修渠也当奖赏,朕看就封赐二百封户。”
“皇上圣明.”众臣再次轰然附合,李言和李恪也跟着跪谢。
见此事已毕,李世民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众臣都知道,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不能一直空缺,大家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上来,朕酌情考虑?”
这话一出,群臣们顿时又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知道,程怀亮是李恪的人,那么左屯卫军就算是李恪的势力范围了,而且程怀亮还是因公殉职,按理更因为照顾蜀王的情绪,该让蜀王推荐人选,所以大家都没有说话,不然就是得罪蜀王了。
李言心里一动,他知道这段时间,权万纪已经开始撺掇着李恪要为柴哲威争夺这个职位了,几人还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商议过此事,由其是吴庆的事情一暴露,李恪更是觉得,为柴哲威争到这个位置没什么难度。
李恪私下已经向柴哲威许诺过,并要求柴哲威动员其父柴绍也找找关系,两下一起使力,毕竟柴哲威的母亲李秀宁是李世民的亲姐姐,柴哲威也算皇亲国戚。
不过,虽然打定主意不争这个位置,也不妨碍自己利用这个位置做些手脚,也不能让李恪得到的太容易了。
看到站在自己身边的李恪正准备上前,李言抢先道:“父皇,儿臣举荐一个人,定可胜任此职。”
“哦,太子举荐何人啊?”李言出来争,李世民乐见其成,于是饶有兴趣的问道。
“父皇,儿臣举荐驸马都尉程怀默接任此职!”
看到满殿众人一脸的疑问,包括人群中的程咬金都一幅吃惊的样子,李言侃侃而谈道:“父皇,前左屯卫翊夫中郎将程怀亮将军因功殉职,程老将军痛失爱子。如今程老将军和其长子程怀默都在定襄前线戍边,而突厥连年入侵,边疆兵凶战危,儿臣建议可将程怀默调回长安任职,一来可陪伴家中老母,以尽孝心。”
“二来,长安毕竟安全些,程老将军也能放心为国效力。”
“三来,程怀亮将军空缺出来的位置,由其兄来担任,也算是对怀亮少将军在天之灵的一种安慰。”
李言说完,还善意的对李恪笑了笑,一幅大哥都在为你着想的样子!
李恪顿时又被踹了一记窝心脚,涌到嘴边推荐柴哲威的话一时也说不出口了,大家都知道程怀亮是自己的铁杆,太子这个举荐很明显,也是照顾了自己的情绪。可李恪却知道,因为程怀亮的死,程咬金对自己颇有不满,而且程怀默一直跟随程咬金在边关,和自己之间跟本就没有什么交情。
而且这次又是太子举荐,若是真的将左屯卫让给了程怀默,到时候他们只能记住太子的人情,谁还会想得起来自己做了重大牺牲?
但从明处来看,太子确实是为了自己着想,自己再将柴哲威推举出来,一来会给大家一种不给太子面子的感觉,二来也会让众臣觉得自己太过贪心,吃相太难看,竟然一次推出了两个自己人来抢左屯卫军的位置。
看看人家太子,多有礼让之风,两相对比,自己就更不是人了。
玛的,太子是真的傻缺,还是为人精明,又一次卡住了自己的脖子,他什么进候有这种头脑了?
李恪略等了等,他想等程咬金自己出来推辞,他知道,程怀默是程咬的嫡长子,未来是要继承卢国公的爵位的,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参与皇子之争。武德九年之后,李世民上位,程咬金将两个儿子都带到边疆,一方面是历练,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免得儿子搅入夺嫡之争里面。
此次程怀亮意外身殒,程咬金更不会让一心培养的长子回京了!
但李恪猜对了一半,此时的程咬金看到太子推荐自己的长子,一方面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虽然自己儿子不是因为太子和蜀王之争之殒命,可却卷到了李建成的残余势力和李世民的争斗中,从某种角度也是党争。
他确实打定了主意不让自己儿子回来了,等一个月的丧假过后,他还要马上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赴边疆的。
可另一方面,现在程咬金心里也十分为难,因为武德九年的旧事,他太想修复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了,若是皇上不满太子,自己还可以不放在心上,可皇上对太子并没有任何疏离之意,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必须要做点什么?
自己不是尉迟恭和张公瑾那些人,那些人从来都不站队,置身事外,超然其上,无论谁继位,他们的位置都不会有任何动摇。
但自己私下可是做过冒犯太子的事情,和其他人不同,必须站队,要么投靠蜀王,铁了心和太子做对;要么就投向太子,这样或可修复关系,弥补自己的过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