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被弹核的权万纪
做为程怀亮带到左屯卫军中的亲信,程佑平时也不少听程怀亮赞赏吴庆的话,两人关系处得还是不错的,吴庆也确实没有谋害程怀亮的动机。
看来,程怀亮是真的太过紧张,所以一时失神,掉到了水里,再加上盔甲的重量,穿着这么重的铠甲,就算会水的人也是死路一条,更别说程怀亮从小就是个旱鸭子。
再加上决堤处的水流非常湍急,如洪水般的往不远处的渭水主流奔腾而去。
程佑和一干程家亲信,失魂落魄的呆坐在岸边,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样向家主解释,他们这些家将和护卫却都好好的,一个都没事,但公子却死了,死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程佑一脸的苦涩和悲意,这叫什么事啊?
一个堂堂的四品武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水淹死了。但程佑也觉得很冤枉,谁会知道,程怀亮心急之下,抢了吴庆的马就跑了出来,而吴庆带着两个亲信,三匹马,另外两匹被吴庆带着一个亲信骑来了。
几人连忙跑去大营取了马,寸步不停的追上来,都来不及了!
程佑此时眼神悲伤,交待军士们保护着程怀亮的尸体,自己带着剩下的护卫,兵分两路,一路往长安城中的卢国公府中报丧,他自己带着两个人马不停蹄的往北而去。
众人都知道,程佑是去北方定襄前线找镇守边镇的程咬金去了。
大家此时也没心情再去看决口了,抬着程怀亮的尸体回了大营,一番商量之后,还是决定由吴庆这个除了程怀亮之外的最高军事长官去向朝庭通报消息。
不但通报永通渠的事情,也通报程怀亮这个修渠的掉到水里淹死的事情。
吴庆二话不说,带上一队护卫就往长安而去,他心里并不是很担心,虽然朝庭有律法,主将身死,所有护卫都要治罪,但那是在战场上。眼前的事情,明显是程怀亮自己玩脱了,属于意外,谁也怪不了。
就算治罪也治不了自己这个五品郎将,自己没有保护他的职责。
现在左屯卫翊府中郎将空了出来,估计朝庭会乱一阵子,接下来就看常胜的了。
而程怀亮出事的时候,长安城太极宫太极殿的大朝会也是如时开启。
李言和李恪做为诸皇子最长的两位,照例站在文官之首,但心情却是格外的不同,李恪今天上朝是待罪之身,等会还不知道要面对李世民怎样的诘难。
而李言这段时间以疏离潼关关道之名,对东宫交待去潼关了,对潼关那边则是吩咐自己回京城了。
实则在潼关附近游玩了起来,潼关对面隔着一条河就是河东道。
潼关城地处黄河、渭河和洛水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东西两地的交通枢纽,水路要冲。位于潼关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
每天一早,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
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的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
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杆起伏。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客商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口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乐曲。
李言正玩儿的不亦乐乎,却接到薛仁贵的通报,今日要参加朝会,其实李言不在潼关也不回东宫,并非纯粹为了游玩儿,而是潼关设立关卡收税吞粮,得罪普通商户还无所谓。
可是这些大商家中,很多都和朝中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的小官也就罢了,李言也不怵,可却有一些朝中德高望重的功臣勋戚是李言也不想得罪的,这些人里很有多都是李言家的亲戚。
像李世民的亲弟弟鲁王李元昌,长孙皇后的堂叔长孙顺德,还有一些关陇世家大族的生意,虽然说发国难财不道义,但敢赚这种钱的主儿,无一不是背景深厚,无法无天的。
这些人可是什么都不怕的,他们不敢去找皇上,但却敢找到东宫堵着让李言放行。
虽然没有回东宫,但他却从薛仁贵处得知,有不下四五拨人找到了东宫。
所以李言只好两边都不待,像躲债一样到处躲着,但恒连是有联系自己的渠道的,至今没有传过来消息,可见李世民也乐于自己不在,将锅都往自己头上甩。
不过,付出的辛苦也没有白费的,几天下来,潼关的人流肉眼可见的少了下来,很多商家吃了大亏,返回洛阳将这边的情况一说,很多准备前往长安的商家就息了心思。
虽然往来潼关的人流依然不少,但至少往来顺畅,没有之前壅塞百里的壮观情形了,朝廷的粮车也能通过陆路运输一部份粮食了,多少也能缓解一下京中的缺粮情况。如今站在这朝堂中,李言自认为是有功劳的,是以一点也不急,好整以暇的参与朝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钟鼓缶罄之乐响过之后,李世民穿着龙袍,戴着旒冠大刺刺的走上丹陛往龙椅上一坐,扫了李言和李恪一眼,随后说道:“诸位都起来吧,今日都有些什么事情,一一奏来。”
话音刚落,众臣们还没有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就有一个御吏台侍御吏上前大声说道:“皇上,臣参奏鸿肪丞权万纪,在招待来我大唐朝觐皇上的外番使节中大肆收受钱财,索取贿赂,严重的影响败怀了我天朝上国的声誉,望皇上明察。”
“哦?”
李世民眼神一凝,脸色冷了下来:“果有此事吗?”
鸿胪卿也上前参奏到:“皇上,臣也曾经接到过新罗、百济还有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者向臣抗议,权万纪在招待他们的时候,话里话外的暗示向其索要钱财和美女。”
“是啊,皇上,臣也听到过类似的传言,权万纪此举真是将我大唐的颜面丢到外邦去了,不严惩不足以服众。”
“皇上,臣也略有耳闻”
“.”
接下来哗啦啦又冲上来十几名官员纷纷声援,七嘴八舌诉说自己曾经听到过这样的风声,纷纷对权万纪讨伐道。
“哼!”
李世民脸色肃然如同冰霜,抬头张望了一阵,看到没有人出面为权万纪辩护,这才低沉着声音道:“权万纪来了吗?”
此时站在文官尾部的权万纪一时都傻了眼儿,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捅了马蜂窝了,一大早就这么多人一齐来参奏自己,心里一阵慌乱。
做为接待外番使节的鸿胪寺,只是个轻闲的地方,但其部门级别却一点儿也不比别的部门差,鸿胪寺的主官鸿胪卿正而八经的是朝庭的三品官吏,权万纪的鸿胪承也是从六品,多少算是跨上了中低官员的门槛,穿上绯袍了。
权万纪先是跟着封德彝,将其拍舒服了,才在这样的冷门岗位上将等级提起来。
后来在封德彝过世后,又以旧主的名义拜于蜀王门下,实则是因为其没什么真才实学,只会耍嘴皮子,虽有一些机巧心思,却没什么大智慧,拜于李恪府也是为了更好的往上爬。
时不时的给李恪出点阴损的点子,倒也赢得了李恪的信任。
这段时间,本想着蜀王顺风顺水的,声势大震也有自己一份功劳,想着等到蜀王修完永通渠,在皇上面前好说话的时候,论功行赏,给自己挪一个管粮仓的肥差。
毕因鸿胪寺太冷清了,一年到头也接不到几个外番使节,就是想刮也没地儿刮去。
本来今天的朝会也是例行其事,这样的朝会他一向是只带了耳朵,没带嘴巴,不会发言的。
但此时被众人围攻,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听到连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出来揭发自己,权万纪一阵气苦,老东西,老子每次收的东西不都给了你大半吗?今天竟然把这些事情揭出来,不怕自己走投无路之下选择鱼死网破,把大家伙私下的那些肮脏事儿都抖搂出来吗?
但权万纪还真不敢,他自觉自己有蜀王撑腰,还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今天的参奏明显有些怪异。
一般情况下,御吏台参奏哪个部门的官员,这个部门的老大,就算是为了自己面子和权威,也要出来辨护几句,即使不替自己人说话,也最多是袖手旁观,万没有顺着御使台,给自己人落井下石的道理。
除非有人提前打了招呼,可正三品的大员,一般人也指使不动啊?
但今天,能动用了这么多人来参核自己,就连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出来落井下石,甚至这些人都没敢提前和自己打声招呼,可见背后的人有多恐怖。
权万纪虽然治国理政的才能不行,可长年跟着封德彝,朝庭里面的权力运行规则却是门儿清。今天的情形很是诡异,权万纪没搞清楚,自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破罐子破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