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578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8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二)

第578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二

李世民脸色严肃,眉头皱的拧不开,其实这些事情,他又何尝不知,以前在外面带兵的时候,自己也干过和敌方交易的事情,守着边疆苦寒之地,若是没点儿好处,谁愿意待在那里?

这几乎已经是军中众人心照不宣的秘密,突厥和大唐千里相接,防不胜防,就像颉利同样三令五申、严令禁止草原向中原出售良马,但在大唐的西市上,任然可以看到一批批的马队。

皆因越是严令禁止的东西,越是对方急需的,禁止只能导致货物更加稀少,利润更加庞大。

突厥和大唐自武德九年开战已来,早已禁止互市,断了往来,但大唐的物质,还有突厥的战马,依然充斥在北方的官道上,李世民为了获得优良的战马,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言见李世民陷入沉默之中,使劲的做着工作:“父皇,你想,这笔生意,我们不做,也只是便宜了长安的那些商人和权贵们。”

“别的不说,就说七叔鲁王李元昌,手下就有几个商队,其中一个,每隔一个月,就要跑一趟草原,将大唐的盐茶布匹贩往突厥,然后买回战马毛皮草药等中原稀缺的物资,每趟获利都在万贯以上。”

“父皇,儿臣想这么做,也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李言见李世民陷入了思索之中,于是说道:“其一,可以通过这些商队前往草原,将我们的密探安插其中,商队可以明正言顺的在草原各部落之间往来,不知不觉之间,就将这些部落的情况摸清楚了。”

“其二,商队往来获利颇丰,可以用这些赚来的钱,来应对这个部门的开支,不需要朝庭专门发放奉禄,并且还能有一些反馈给朝庭。朝庭要积攒钱粮盔甲军械马匹等,也需要海量的资金。”

“其三,与其让这些商队私下去腐蚀军队,还不如把这条路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样哪些将领收了钱,收了多少,又做了多少违背朝庭律法的事情,我们都一清二楚。”

李世民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站起身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李言说的让他有些意动,但他又担心这样会间接的帮助了突厥,毕竟,若是少量往来,李言也不用专门请示自己了。

特意需要自己同意,哪两边往来的商队规模就不会小!

难免会间接的支援突厥,使得他们的力量更加强大,到时候要征讨起来,就会更加困难。

于是李世民就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李言一听,暗暗摇了摇头,这时代的人们思想还是有些狭义,根本就不了解经济往来的重要性,可以说突厥连年犯边,除了他们自身的侵略性之外,也跟缺乏必要的生存物资有极大的关系。

李言打迭起精神,给李世民普及起来商业往来的重要性:“父皇,其实从宏观角度来看,草原和和中原,是两个庞大的经济体,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

“相对来说,我们中原南北东西差异更大,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来沟通往来。”

“但草原不行,他们环境恶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生活相对单一原始,缺乏稳定的粮食盐茶布帛等物质供应,而这些我们中原非常丰富。但又不展开互市,靠边境走私的零零散散,根本无法供应大量的需求,所以他们才会每年都大规模的侵扰边境。”

李言见李世民有些懵懵懂懂,想了想,然后换了一种方式问道:“父皇可以设想一下,假设南方和我们大唐并不是一个国家,而南方又禁止对北方出售粮食和布帛,父皇你说,我们会怎么做呢?”

“嘶”

李世民这下明白了,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北方连年征战,人口又众多,仅靠北方出产的粮食根本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隋朝时期,杨广才会修南北大运河,用以流通往来,将南方的粮米运往北方。

如果南方真的不往北方输入钱粮,可以说北方的政权连半年都维持不下去,就要天下大乱。

莫非,突厥连年入边,就是这个原因。

李世民顿时神情凝重的问道:“承乾,你的意思是说,突厥每年的入寇,竟然是因为我们禁止货物互市交易,突厥缺乏生存必要的资源,所以才会入侵中原?”

“有一部份这样的原因.”

李言解释道:“父皇想想,仁寿年间和大业初,在隋朝扶持的启民可汗带领下的突厥,何曾有过大规模频繁入侵的记录。”

“诚然,那时候突厥分裂,整体实力不强,而隋朝又国力强盛,但那时两方边境互市频繁,突厥可以和平稳定的用牛羊马匹等草原出产换取中原的物资,自然就没有了客观上入侵中原的必要性。”“而父皇自从武德九年,便桥会盟之后,就禁止了和突厥的互市,并加强了边境走私的查处,不让货物流往草原。可贞观初年,二年,还有今年,每年突厥都会犯边,一次比一次严重。”

“他们攻破边疆重镇,屠戮百姓,抢掠物资,这还不能说明禁断通商往来的弊病吗?”

“可以说,侵略我中原,绝非颉利一个人的野心使然,而更多的是突厥无数民众的硬性需求。”

嘶.

李言的一席话,让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以往的思想观念大受冲击,一时之间,脑海里如同翻起了滔天巨浪。以前李世民和朝臣们一直都是单纯的从颉利的野心,草原民族天生的侵略狼性来考虑战争。

由于这个时代崇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客观环境下,导致商人地位低下,被主流社会所鄙视,大家更是从来没有从经济的方面去考虑两方之间的冲突。

谁能像李言一样,从经济方面去解释突厥和中原的关系,李世民下意识的想反驳。但嗫嚅的张了张嘴,愣怔了半响,他不愿意自欺欺人,因为理性告诉他,李言说得不是没有道理。

草原上的人也是人,也有生存需要,他们对中原出产的各种物资,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李世民一想到李言刚刚举的那个例子,若是南方禁止往北方输入钱粮,自己会怎么办?

能怎么办?

肯定是不顾一切的去侵掠,去抢夺,直到将对方灭国,纳入自己控制,能后能稳定供应为止。

想到自己的禁边政策,非但没有帮到大唐,反而促使突厥连年的入侵,李世民突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若是开放边境,则会强大突厥,若是禁止互市,又间接的导致突厥袭边。

一时之间,李世民犯了难。

依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看到李言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李世民心里一动,问道:“乾儿,即然伱能看到这些问题,那你一定有了解决的方法,说来听听看。”

李言暗暗撇了撇嘴,上位者对权力的驾驭,主要是取决于分配权,并不是你凭着自己的权力将所有的资源垄断掉,据为已有,而是要将很大一部门分配出去,通过分配,来得到一部份人的拥护。

用这一批力量,来管理制约另外一部份人,维持大局的稳定和平衡,保证自己安然坐稳高位,然后享有自己的那一份。

其实中原王朝若是掌握的好,仅凭着经济战和商业战,就可以将草原分化瓦解,利用一部份制衡另外一部份,给自己急取时间,强大国力。然后在强盛的国力的支持下,又可以保证敌人不敢撕破脸,可以更加从容的去利用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将突厥人玩弄于鼓掌之上。

“父皇,由此可知,草原对中原物资的依赖,其实是很大的。”

李言侃侃而谈的说道:“我们当然不能全面放来互市,这样确定会导致突厥强大起来,但却也不能完全禁止,不然只能逼着突厥人狗急跳墙,来侵略我边镇。”

“其实突厥侵袭边镇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势的互市,突厥人用刀枪人员和战马来换取我边镇里面的物资和人口,又用掠夺的人口要胁父皇用钱粮布帛去交换。”

呃.

李世民神情一窒,马上就想到了,前几天绥州城破,颉利大军驻扎绥州以三万军民要求朝庭拿三十万石粮草,十万匹布帛去交换,说到底,为的还是吃的和穿的这些物资。

“但是在战争的形式下,双方都极大的消耗了更多的成本,突厥攻打绥州,死了多少人马,而我们更是损失惨重,成本比突厥人高十倍不止,不但城池被毁了,守城官兵死伤严重,还要拿那么多的钱粮布帛将人口换回来。”

“而被救回来的三万绥州父老失去了家园,这个冬天,我们大唐又要多少物资钱粮去帮助他们过冬,这都会极大的消耗我们即将用于北伐的资源。”

“父皇总不能为了未来的北伐,眼睁睁看着这几万父老现在就冻饿而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