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二百三十九章 离心离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1章 离心离德

江南几省,没有享受到朝廷提供的待遇,却一直默默为朝廷,为北方数省,付出着各种代价。

心理不平衡,在所难免。

“你说的这个,朕都知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北方鞑靼犯边,朕也只能这么做。”

太上皇倒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东南是个什么情况,太上皇比谁心里都清楚。

大头已经被世家大族拿走了,就是朝廷默许的结果,之所以愿意做出这样的让步,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说到底还都是银子闹的。

皇帝要打仗,要修河堤,国库就得出银子。

与其从百姓手里征税,不如直接分区打包了,还不用承担骂名。

“总是这么不平衡,也不是个好事,也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贾环说这句话,是有足够底气的。

朝廷或者说皇帝所需要的,不外乎就是钱粮二字。

在京城和路上的一番操作之后,几乎已经可以绕开江南,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了。

太上皇有点犹豫。

一方面贾环说的这些,银子是已经到手了,但是粮食还没有着落。

另一方面,被江南的世家大族饲养惯了,突然又要开始出去觅食,惰性一时间占据了上风。

良久之后,太上皇道:“要是真改起来的话,动静可不是一般的大,你就不怕成为第二个晁错?”

江南的利益格局,是根据朝廷的需求,不断积累之下形成的。

朝廷需要钱粮税赋,就必须得在这块相对丰饶的土地上加征。

没办法,换成其他地方的话,一旦加征税赋,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起义造反什么的,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所以只能放在这里。

而地方士绅阶层的形成,也是为了满足朝廷的需求。

只要朝廷有需要,这些地方上的大户,就会通过官府,向朝廷输捐纳粮。

一家几万两,十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也不是没有过。

在朝廷的政策支持下,这些世家大族,在江南这块土地上,兼并土地,垄断盐业,等等。

不一而足。

通过各种手段,盘剥百姓,获取超额利润。

为的就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朝廷补充国库。

一旦朝廷从其他的渠道,补充了国库所需,那么自然也就不再需要这些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狐假虎威了。

利益格局被打破,几乎就成了必然。

既得利益集团哪里会那么容易放手,最后解决的方案,不外乎还是抓一批,杀一批,改造一批。

江南这地方,利益盘根错节。

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头落地。

而提出这个建议的贾环,自然也就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恨不能食肉寝皮的那种。

“有您保着,还不至于。”

贾环开了一句玩笑。

太上皇也没想到,贾环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深深看了贾环一眼,道:“谁也不能一定保得住谁,即便是朕也不例外。”

很有哲理,也很走心。

搞得贾环都快有点感动了。

贾环还没有那么幼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

太不靠谱,也太不稳定了。

“微臣以为,可以给这些人一条新的出路。”

“眼下马上还要训练朝廷水师,等到成型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会有大量的海外土地拿到咱们手里。”

“那些地方,和塞外可不一样,都是能种粮食的。”

“总不能,每次缺粮的时候,或者每次收粮食的时候,就派朝廷的水师,过去游荡一圈吧。”

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就是一次大的机遇期,一代人翻身,能管好几代人的那种。

朝廷放任之下,有些人能够快速出头,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最起码在第一代人的时候,总得有些过人之处。

智慧,勇气,胆量,总得占一样吧。

按照丛林法则来说,大鱼吃小鱼,没什么不公平的。

局势变了,突然开始讲起了正义,有些事就不能那么干了。

把这些人送出去开疆拓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你的意思是,可以派这些人,到海外去?”

太上皇也是没想到,贾环还会放这些人一马。

之前的语气和脸色一直不太好,还以为会力主杀了这些人以平民愤。

“对的,只要能够按数量给朝廷缴纳粮食,朝廷就可以提供水师保护。”

“如此一来,朝廷既可以省下大量的管理成本,也可以获取足够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资。”

也就是贾环不知道太上皇的想法,不然肯定是会忍不住笑出声。

大家都是牛马,只有皇帝才是真正的统治阶层,何必相互为难。

贾环的建议,让太上皇本能的觉得有点不大对劲。

只是到底哪里不对劲,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

反正不杀人,就挺好的。

人上了岁数,心就容易软,太上皇也开始变得仁慈起来。

“你考虑的倒是周全,只是他们领不领你这份情,还得两说。”

……

太上皇下江南的消息,旬日之前就已经传到了江南。

不是什么保密信息,那么大的船队,也保密不了。

多少人盯着呢。

每天多少行程都有详细的汇报。

伴驾随行的人,只有贾环一个是正经出身,其他的要么是侍卫,要么是太监宫女什么的。

想不出挑都很难。

江宁,甄府。

贾琏应甄应嘉的邀请,再次来到这座江南园林一样的官邸。

“贤侄,我听说在太上皇身边伴驾的贾环贾大人,是你的族弟,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儿?”

甄应嘉倒也直接,上来连寒暄都没有,直接就确认身份先。

贾琏来江南之前,得了贾环的指示,尽量不要跟甄家发生联系,就连之前家里存在甄家的银子,都没有提,也是殊为难得了。

要不是这次,甄应嘉专门派管家,正式下帖子来请,贾琏还是会躲着不露面。

被人堵家里了,找借口都没法找。

只能勉为其难过来了,不然的话太得罪人。

来之前,贾琏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但是见面三分情,甄应嘉态度又颇为亲近,贾琏也就放松了警惕。

“是有这么回事儿,环哥儿是西府我二叔的庶子,蒙太上皇抬爱,过继到了东府,现如今是我贾家的长房和族长。”

本来也都是公开信息,稍微打听一下,不算什么秘密,贾琏也就没什么隐瞒。

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说了出来。

“婚配了没有?”

甄应嘉笑呵呵的,跟贾琏聊起了家常。

“尚未婚配。”

贾琏顿了一下,继续道:“我们家东府的事情,您应该也听说了,上面的长辈……”

话还没说完,甄应嘉就一拍脑袋道:“是我鲁莽了,贾大人应该还在守制是吧?”

到了这儿,就有点明知故问了。

贾琏也不是个完全没有心机的,只是装傻,稍微试探了一下,就知道甄应嘉这老狐狸,在故意跟自己套近乎。

一上来问的问题,就是典型的明知故问。

既然把自己当傻子,索性就装傻装到底,看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家里遭逢不幸,环哥儿他还得守制三年。”

守不守的不说,反正名头得先占住,省得授人以柄。

要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守制期间,贾环基本上得每天茹素,上香,祭祀什么的。

反正就挺复杂的,和女孩子搞武艺交流的事情就不用想了,压根就不允许。

对了,上班这事儿,也是不符合惯例的。

奈何太上皇离不开贾环,工作带来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守制带来的名声价值。

“我家里有个小女儿,也是行三,要是方便的话,不妨帮着带个话,就说我们家老太太,想请国公夫人过府一叙。”

确定了贾环的婚姻状况之后,甄应嘉也不卖关子了,直接点明了来意。

没错,就是盯上贾环这个人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贾环现在就是太上皇的秘书,许多方面都代表太上皇的意图,也可以说是太上皇的化身。

俗称“二号首长”。

将来的政治前途,肯定十分光明远大。

“实话跟您说了吧,其实环哥儿的亲事,已经都安排好了。”

“具体是什么个情况,我不方便跟您透露,但是可以告诉您的是,只要等着三年之期一过,就要成婚了。”

贾琏可不敢乱点鸳鸯谱。

如果没说是议亲的话,只请老太太过府一叙,看在两家多年交情的份儿上,贾琏说不定还真就顺带手帮一把。

牵涉到贾环的婚事,政老爷和赦老爷都没啥发言权,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就敢给拉媒保牵。

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以后兄弟们之间的关系还要不要处了。

枕边风的威力,贾琏可不想成为第一个祭旗的对象。

“不是还没成婚吗?就一点希望都没有?”

不得不说,甄应嘉也是懂截胡的。

只要没结婚,就还有机会,即便是结婚了,也不是不可以离。

人生境界,一下子就拔高上去了。

思想很开阔,人也很博爱,很公正。

有男朋友的小仙女,就不能再拥有爱情了吗?

我们不能够搞歧视,搞区别对待。

“反正在我看来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您要是愿意试试,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丑话我得说在前头,您到时候可千万别提,跟我提起过这事儿,不然的话,以后后宅妯娌之间相处,恐怕会很不好看。”

该硬的时候硬,该怂的时候就得怂。

贾琏不想贪这个功,自然也不想背这个锅。

看到贾琏如此作态,甄应嘉也就熄了这个心思。

结婚不成,变成了结仇,可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很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

京城。

散朝之后,雍治把张英单独留下来开小会,已经成了每次早朝之后的例行项目。

就跟特么的采耳一样,总得先把你的头抱起来,放到一个柔软合适的位置。

至于会有什么功效,反正没有啥科学的研究能够证明。

“听说贾家的那个贾蔷,前几天找你们几家,想让你们出银子一块买地,被你们给否了?”

自从太上皇逐渐放权之后,雍治不仅在权利范围上得到了扩张,伴随同时的,还有财权的扩张。

小金库充足了,戴权也能更方便做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雍治对于京城里的动静,已经差不多可以做到全面监控了。

当然仅限于朝廷大臣,王公贵族什么的。

以及可能牵涉到其他联系。

人盯人又不是摄像头,可以无差别监控。

“启奏皇上,老臣也是刚听说。”

“底下的人都说,这是贾环想邀名,又不想出银子,才想出了这么个主意,让大家一块帮着出银子。”

老狐狸肯定不会透露自己的态度,拿底下的人顶缸,不管是进还是退,都有回转的余地。

“你怎么看?”

雍治肯定不会放过这老狐狸,就是直白的问,看你怎么答。

“老臣以为,如果没有个合理的前景,恐怕没有任何人,敢把银子拿出来。”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

为官那么多年了,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话应该直说,哪些话得委婉一点说,张英心里也是门清。

“都说是一心为国,关键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出来差别。”

雍治有点酸溜溜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张英表情严肃没有说话,心里却已经有点波涛汹涌。

第一反应,就是贾环开了个不好的先例。

大臣就是打卡上班,天下是皇帝的,操不了那么多心。

老板肯定想着底下的员工都无私奉献了,不然的话,剥削谁去。

第二反应,就是对雍治的贪心,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感。

在百姓的心里,皇帝可能就是天,或者说就是天子。

但是在百官的心里,其实皇帝就是个boSS。

你让我升官发财的话,那你就是个好的boSS,要是阻碍我升官发财的话,倒也谈不上造反,只是不鸟你就是了。

百官联合起来,糊弄皇帝的案例还少吗?

“启奏皇上,微臣听说,百官还是出了力的。”

“那个贾蔷二次上门的时候,各家都出了银子,用来帮着贾大人去买粮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