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起hui·suo·nen·mooooo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起hui·suo·nen·mooooo

第237章 一起hui·suo·nen·mooooo

“求同存异?”

“还特么的利益共享?”

太上皇听了这俩词儿,就觉得刺耳,比贾环还要愤怒。

“那朕这皇帝,岂不是白当了?”

“您要是这么说的话,也不是不可以,除非您能和太祖高皇帝一样,重新推倒再来一次,试试看能不能有一番新的天地。”

贾环没兴趣哄老小孩,自从太上皇出了京城之后,就越来越放飞自我了。

压根就一点都不像是个皇帝。

再说了老子一个穿越重生的人,都还没有开始傲娇起来,你一个离退休的老皇帝,有什么可傲娇的。

有些事情,贾环做着也觉得委屈。

都特么的重生了,还得面对那么多的妥协,才能稍微做成一点点的事情。

太上皇也比较丧气。

双手撑在书案上,低垂着头,沉默良久。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朕都准了,你写个折子递上来吧,等朕批阅之后,就立刻六百里加急发回京城,让皇帝下个圣旨。”

“私底下需要达成的协议,你也可以安排人准备了,可以说是朕的意思。”

现实如此,太上皇也只得低头。

好在贾环已经取得了太上皇的全力支持,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促使大家达成一致执行下去就行了。

……

京城。

雍治接到了太上皇从运河上发回来的公文。

两位皇帝之间的通信渠道,还是比较顺畅的,加上龙船还没出直隶地界,几乎是朝发夕至。

事过留痕。

公文的来龙去脉还是很清楚的。

负责起草的是贾环,上面的批注意见,是太上皇留下的。

太上皇刚刚交权,雍治还处在调整期,还没有那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

只是下个圣旨,还是为了鼓励粮食增收的主题,没有丝毫的犹豫。

“你说太上皇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不怪雍治皇帝下旨之后有疑问。

都这么多年了,太上皇虽然一直没有放权。

不过就在后面把持大局,通过忠顺王和文武百官,来影响朝政的走向。

像今天这样,指令性的建议,还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雍治感觉有点把握不住太上皇的心态,下意识跟戴权白活了一句。

对于戴权,雍治还是放心的。

大小就伺候在自己身边,打理王府里的大小事务。

要是不雍治,天降鸿运,当了皇帝,戴权最多也就是王府里的一个大管家。

“启奏主子,朝廷的事情,奴婢不清楚,也不敢问。”

“但是有一点,奴婢还是知道的,太上皇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说是放权给主子了,那就肯定是放权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道奇怪的旨意,奴婢以为,太上皇应当还是有什么未竟的计划,况且直接把事情说清楚,总比之前那样猜来猜去的好。”

和雍治的心态不一样。

戴权属于伺候人伺候习惯的类型。

深知做下属最头疼的,就是搞不清楚领导的意图。

又不能回头再去问,全都得靠推断。

这玩意儿搞不清楚,哪个敢轻举妄动,万一搞错了方向,比不做还严重。

太上皇的法子挺好的,反正戴权挺喜欢。

雍治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当皇帝的,多疑是一种职业习惯,闻个屁都得琢磨一下,到底吃的是什么。

突然一下子直白了,还真不习惯。

没想出个所以然来,雍治也就放弃了。

“太上皇动身南巡了,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什么异动吧?”

明面上的势力,雍治是没有多少,文官也好,武将也罢。

不是太上皇的人,就是在太上皇授意下,忠顺王搞出来的人。

还没来得及仔细甄别。

不如用自己暗地里的人。

“启奏主子,武官们倒是没有什么异动,只是有些文官,对贾大人颇有微词。”

“说贾大人让人拿粮食在直隶换地赈灾,是在发国难财。”

戴权一边说,一边留意着雍治的脸色。

已经肉眼可见的变难看了,十分识趣的闭上了嘴。

雍治攥了一下手,忍了一下,然后猛的拍了一下书案,最终还是没忍住,厉声呵斥道:“朕看是挡了某些人的财路吧!”

底下人的猫腻,雍治还是知道一些的。

“你去请张阁老过来。”

朝廷只有一位张阁老,就是张廷爵的祖父,内阁大学士张英。

也是雍治手下,唯一能够委以重任的文官顶流了。

和朝九晚五的公务班不一样,内阁是需要二十四小时不断人的。

天下那么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点什么事情。

有些事情当地就处理了,有些事情则必须上报朝廷,十万火急的事情,得有人第一时间拿主意才行。

不可能等到第二天早上上班再说。

恰好今日,就是张英,张阁老留守内阁值班。

没多大会儿功夫,张英就到了。

“给张阁老搬个凳子。”

这话自然是雍治在吩咐戴权。

“张阁老为朝廷操持了那么多年,功勋卓着,以后来见朕,就都坐着吧。”

御前赐座这种事情,也不是雍治的创举。

不过放到了张英的身上,确实是难得的殊荣。

“谢皇上隆恩。”

“起来吧。”

张英又跪下,行了个礼。

人已经上岁数了,跪下和站起来的时候,都有点颤颤巍巍。

戴权扶是不可能扶的。

不符合礼仪规范。

不过还是很有眼力见,赶忙把凳子,放到了张英的旁边。

起身的时候,就可以扶着凳子,借一把力。

“朝里的老臣不多了,能用心办事的就更少了,处理朝政朕还得依靠你的协助,再辅佐朕二十年。”

雍治自然是在说笑。

张英已经六十九了,眼看着就要到古稀之年。

再辅佐二十年,那就奔着九十岁去了,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祝福。

“臣定当鞠躬尽瘁。”

领导夸奖的时候,正面的表态是最重要的回应。

不需要谦虚,也不需要说其他的。

一个端正的态度,就够了。

“朕没记错的话,你有个孙子,今年进翰林院了吧?”

雍治说的就是张廷爵。

问话这种事情,着重在话,而不在问。

有没有,在没在,雍治想知道的话,还用得着专门问?

“启奏皇上,老臣确实有个孙子,今年被皇上点中了进士,成绩还算不错,如今在翰林院修书。”

张英肯定没什么好隐瞒的。

张廷爵考试的时候也好,分配工作的时候也罢,自己都没打招呼,也没找人。

所有的结果,都是自然发生的。

自然无需隐瞒。

“朕听说,朝中的大臣,对贾环颇有微词?”

雍治只是提了张廷爵一嘴,并没有继续往下讨论。

不过都是聪明人,懂的都懂。

张廷爵也算是入了雍治的眼。

按照岁数来看的话,即便张廷爵发迹,也是留给下一任皇帝的班子了。

雍治突然提起大臣,而张英的耳朵里,却只听到了贾环。

“启禀皇上,老臣确实也听到了一些风声,都是些流言蜚语上不了台面。”

“贾大人这次做的不错,老臣也没想到,能有如此魄力,按照平时年份的价格,来收百姓的土地,不然的话直隶这次水灾,得多死不少百姓。”

张英倒不是在替贾环表功绩,贾环也不需要这样的夸赞。

作为大学士,张英深知,不论在什么时候,实事求是都很重要。

最起码表面上的实事求是要能做到。

“贾环是不错。”

雍治也不得不承情。

之前太上皇放权,贾环在里面做了多少工作。

眼下朝廷赈灾吃紧,贾环又牺牲了多少利益,雍治心里都有数。

而且更重要的是贾环的岁数。

一代新人换旧人。

不管贾环做出了多么大的成绩,对于雍治,对于张英,其实都没太大的影响。

或者说是压力。

根本就不是一代人。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张英的寿数,在雍治一朝也就尽了。

而贾环相当于雍治的子侄辈。

等真正做到的高位的话,应该是在赢锂登基之后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雍治眼下只享受贾环带来的福利就够了。

至于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负面的影响,按照预计,都得再过几十年,可能才会发作。

就留给后人去解决吧。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你对贾环收地这件事情怎么看?”

雍治总觉得其中有蹊跷。

按贾环的性子,亏本的买卖肯定是不会做的。

突然大规模的收地,应该也是计划内的事情。

把成本太高,能够赈灾的同时,应该还有其他的收益。

只是雍治本人暂时想不太明白。

“回皇上的话,老臣也看不明白。”张英态度还比较谨慎。

收地这事儿,或者说是兼并土地这事儿,大家都挺熟的。

凡是在朝中当官的,家里就没有几个,名下没有土地兼并的。

当官不纳税,白得的利益,为什么不要?

但是原价,甚至溢价收地,就从来都没有人听说过。

更不用说见过了。

张英能分析个dER……

“你看看这个,然后再想想,看是不是能有个答案。”

说着雍治拿起了太上皇发回来的文书。

戴权赶忙上前,双手捧着,转递给了张英。

不是雍治太懒,非得多个人伺候着,不能直接把文书递给张英。

而是因为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不建议皇帝亲手接或者递东西给臣子。

听起来就很离谱。

但是每一条离谱规定的背后,总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

就好像某些解剖教室的规定一样。

不许在解剖教室熬夜通宵,

不许躺标本床,

不许盖标本床上的白床单,

更不许装鬼吓人。

短短四句话,感觉一个恐怖电影的剧本已经写好了……

还有就是不准在解剖教室,啃铅笔头……

放到这里也一样,肯定没人想过,皇帝接臣子奏章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注意力被转移。

毫无防备。

距离也合适。

下面的臣子,只需要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就可以轻易的实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伟大壮举。

电光火石之间,估计王负剑这种台词,是来不及了。

要是瞅准位置,插进去之后,横向再来那么一下。

很快就可以上解剖课了。

最起码是个局解。

张英打开看了看,内容很简单,就是想办法促进粮食的总产量增加。

其中一条最为引人注目,就是提高粮食单产。

结合之前贾环的种种行为。

很容易就联想到了一起。

原价吃进土地,要是能增加单产的话,也算是门赚钱的买卖。

不过很快张英就暗自摇了摇头。

想增加单产,哪有那么容易。

合上文书之后,张英苦笑道:“贾大人此举,看来是有些冲动了。”

“不过念在一片赤诚之心的份儿上,皇上您可得稍微照顾一二,不能让贾大人吃了亏。”

朝廷的问题有很多。

但是能帮着朝廷解决问题的人,却没有那么多。

这就常常导致,有些人在尸位素餐。

而有些人,则是要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

贾环是个能办事儿的。

而且跟自家关系也不错,张英也是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毕竟退一万步来讲。

贾环操持的买卖里,还有张家的份子,怎么着也不能让自己吃亏不是。

听了张英的请求,雍治也点点头。

算是默认了。

随即又吩咐道:“朝廷里的声音有点太杂乱了,你回去得整治一下,督察院的右都御史薛道钦和吏部左侍郎章学翰,这两个人朕准备派到地方去。”

“你准备准备,拟两个人上来,也好方便你接下来行事。”

太上皇不管了,雍治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事情。

做事先做人。

得先把人事关系理顺了。

一个管着选拔任用,一个管着监督弹劾。

双管齐下。

雍治也算是都照顾到了。

张英自无不可。

两人之间的关系怎么说呢,也就是年龄不合适,不然也是一起hui·suo·nen·moooo……

在朝中为官多年了,张英也是亲眼见证了雍治登基以来的处境。

也就是张英资格比较老,太上皇也需要雍治有个自己人。

不然的话,也不能造就这么奇葩的君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