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二百零九章 朝堂之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1章 朝堂之争

说实话,雍治其实在很早时候,就有考虑过,是不是需要策动八公把印交上来。

国朝新立的时候,分封四王八公,除了四王是世袭罔替,八公都是降爵承袭。

除了二代荣国公,得了太上皇的恩典,没有降级之外,其他几家,几乎全都在爵位上,直接打了个折扣。

按照规定,除了荣国府之外,其他几家都没有资格,再继续保有国公印信。

同时,按照国公府的规制修建的府邸,也都得进行相关的重建或者拆除。

想法早就有了,之所以迟迟拖着,一直没有动手,就是因为说的还不算。

上面有太上皇当家,而四王八公又是太上皇的老班底。

几乎掌控了朝廷九成以上的军队。

一旦出现点风吹草动,朝纲不稳,不是雍治想要看到的局面。

所以也就暂时忍了下来。

雍治不说话,朝堂就陷入了一片寂静。

被贾赦顶了一下,雍治现在也是进退两难。

要是出于本意的话,其实雍治是很乐意成全贾赦。

主动上交是好事。

同时也意味着,贾家的再次站队。

不再完完全全倒向太上皇一边。

不过雍治也明白。

有时候做什么事情不重要,关键是做选择的时间点,意味着很多的东西。

贾赦突然提出归还印信,想要表达的意思,雍治也十分清楚。

不外乎还是想要朝廷给出个说法。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雍治知道,这个说法,自己给不了。

这种情况下,还贸然接受的话,意思可就完全相反了。

“贾大人先起来吧。”

雍治只是简单杀一杀贾赦的戾气,也没想太为难贾赦。

只是简单让其跪了一会儿,就直接叫起了。

贾赦谢恩之后,也就起来了。

按照贾环的安排,只是提出归还印信,同时归还牌匾,修缮府邸。

当然,也只是提出这个申请而已。

并没有交代,一定要办成。

贾环倒是无所谓规制的问题,只是正在拆后半个院子。

要是连前面也要改建的话,估计首先需要安置的,就是自己家了。

“诸位爱卿怎么看?”

反正雍治肯定是不会接受的,最起码不会在这个时间点,接受贾赦的要求。

问题还是太敏感了,雍治能问,但是绝大多数人,却没有办法回答。

首先,武勋肯定是不能表态的。

出于本心,以及可能给相关利益带来的影响考虑。

武勋肯定是不希望雍治皇帝接受这个提议的。

没有人带头,大家都可以装装傻,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如既往的按照祖上爵位最高的规制,来享受相关的待遇。

但是,事情被贾赦摆在了明面上,想要继续装傻的话,脸皮就得需要点厚度了。

当然,和实际的利益比起来,脸皮的厚度,就算是个屁。

倘若要是出言反对的话,又很容易引起雍治的误解。

都那么多年了,爵位都不知道降了几级了,不主动归还印信也就罢了。

眼下有人主动提出来,你们竟然还敢反对?

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雍治心里几乎可以肯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其次,一般的文官,也不会愿意掺和进来。

京城发生的事情,前后两三天,就那么几件大事。

即便大家搞不清楚其中的细节,但是也不妨碍可以做出一些推测。

在这个节骨眼上,风起云涌的,没有人愿意掺和进和自己没有相关利益的事情中去。

所以雍治等了半晌,也没有人开口,只能开始点名问答问题。

“牛继宗,你怎么看?”

除了四王之外,八公之中,除了贾家,目前江湖地位最高的,也就是镇国公府牛家了。

所谓擒贼先擒王,雍治采用的就是个思路。

“启禀皇上,臣以为贾将军此举不妥。”

被点名了,牛继宗只能硬着头皮出来,道出了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

时间有点紧,冲击又有点大,牛继宗也没能够好好分析一下。

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合了雍治的意。

“爵位是朝廷的恩典,也是我等武勋为朝廷曾经出过力的象征。”

“贸然处置的话,很容易让先祖蒙羞,被人看成是数典忘祖。”

都是朝廷上混的老油条了,牛继宗转眼之间,也找了个不太荒谬的理由。

充分不充分的谈不上,但肯定能说的过去。

立场很明显,理由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基本都在雍治的预料之中。

笑了笑没有接茬,而是换了个话题。

“顺天府何在?”

雍治突然就cUE了一下李庸。

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根上来办。

“启奏皇上,臣在。”

李庸直接出列,躬身对雍治行了个礼。

雍治问道:“昨日午后,在南城发生的事情,可有调查出什么结果?”

“启奏皇上,由于事情发生的太过于突然,所以即便臣等昼夜不停,也未能查明事实真相。”

“不过……”

李庸话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

把大家的兴趣也都提了起来。

梁九功带着大内侍卫出宫可是个大动作。

经过了一个晚上的发酵之后,朝堂上的诸位大臣,肯定全都知道了。

雍治突然把李庸提了出来,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信息不对等,很容易吃亏。

按照朝廷惯例。

南城的事情,统归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双重管辖。

雍治的查问,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明显梁九功代表太上皇也参与进来了,而且先到场的也是武城兵马司的裘良。

雍治不先从这个角度查问,反而首先把李庸提了出来。

事情就十分蹊跷了。

“不过什么?”

“查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吞吞吐吐。”

雍治鼓励道。

“启禀皇上,臣等查到,貌似昨日的事情,跟忠顺王府有一些勾连。”

“不过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把事情定死,所以微臣有一些犹豫。”

李庸这话说的就有点不太要脸了。

什么叫没有充足的证据?

意思就还是有证据。

贾家和忠顺王府的关系,在京城不是什么秘密。

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大臣们也都回过味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受了委屈,到朝廷上叫屈来了。

话说前一天晚上,雍治也是得了赢锂的汇报之后,才临时拿的主意。

连夜安排人给李庸打了个招呼,才有了今天这一出。

反正不管怎么着,先用莫须有的罪名,把黑锅扣在忠顺王的头上再说。

至于证据,细节什么的,都可以后补。

只要太上皇不出手,问题就不大。

雍治思前想后,也是觉得优势在我,才下了决断。

一方面可以打击对手,另一方面也可以保住自己的儿子不用受罚。

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老六你怎么说?”

有了李庸提起的话头,雍治直接就当朝问起了忠顺王。

“事情到底是不是你指使人干的?”

忠顺王此时是懵逼的。

当初为了拉赢镒下水,同时摆脱自己的嫌疑,忠顺王还刻意管住了自己的人手。

坚决不能跟赢镒的人,产生任何的交集。

没想到,还是被麻烦惹上身来。

还以为李庸真的查到了什么。

正在心里盘算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

回去一定要找人算账!

“启禀皇兄,李大人这纯属诬陷,此事跟臣弟毫无关系。”

不管事实情况如何,反正忠顺王是肯定不会认的。

即便真是自己做的都不能认,更何况跟自己又没有关系。

况且李庸自己也说了,证据不怎么充分,忠顺王更是底气十足。

否认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

“顺天府?”

雍治用疑问的语气,又提到了顺天府。

意思很明显,当庭对质吧。

但从这件事情,以及朝堂这个场合而言,雍治肯定是不适合直接下场的。

只能给李庸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跟忠顺王正面来上一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战斗。

“启奏皇上,据臣等查证,昨日劫持人质出城的马车上,有忠顺王府的标记。”

“同时拉车的马匹上,也有忠顺王府的标记。”

“所以臣才断定,这件事情,肯定和忠顺王府有关。”

“要是王爷想要否认的话,最好能有个充分一点的理由。”

朝堂这地方,可不是法院,并不讲究个疑罪从无。

而且雍治也不是在审案,而是表明一种态度给贾家,或者准确一点说,是给贾环来看。

同时也是展示给满朝文武来看的。

人,马,车。

全都被贾环交给了梁九功。

审问出问题来之后,又被太上皇直接甩给了雍治。

目前全都掌握在顺天府的手里。

所以,态度和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证据,都可以做出来。

忠顺王府的标记,对外人而言,可能还有点难度。

但是对于雍治而言,不过就是举手之劳。

忠顺王这次被雍治盯上,没有太上皇撑腰的话,恐怕不死也得脱层皮。

李庸准备的很充分,忠顺王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也想通了这一点。

立刻出列道:“启奏皇兄,臣弟完全不知道李大人所说的什么马车和印记。”

“王府从来都没有不可言之事,所以倘若歹人故意伪造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翻来覆去就一个意思,打死不承认。

说着说着,忠顺王也开始不耐烦起来。

“而且臣弟还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问一问李大人,顺天府如此刻意构陷本王,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也就是手上没有证据,不然的话,忠顺王肯定第一时间就把赢镒抛出去了。

皇子强抢大臣家眷,传出去可比王府动手影响力大多了。

忠顺王此时也在暗暗后悔。

当初提点赢镒的时候,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风险,所以就做的太过于隐蔽。

结果就是导致忠顺王本人,此时也拿不出什么过硬的证据,来证明就是赢镒动的手。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也让忠顺王投鼠忌器。

要是不能摘清楚自己和这件事情的联系。

很容易把自己也搁进去,变成赢镒的共谋之人。

李庸倒是没有什么太激烈的反应。

面对忠顺王的指责,实际上也在李庸的预料之中。

凭空捏造证据,指责一位亲王的时候,李庸就已经想到了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但是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

谁让自己的后台大boSS下了明确指令,而这个大boSS恰好又是当今的圣上。

李庸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好在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到底是构陷,还是确有其事,王爷心里清楚,大家心里也有公论,朝堂之上万不可信口开河。”

上来李庸并没有按照忠顺王的想法走,而是直接阴阳了一波。

等于是明晃晃的,把幕后元凶四个大字,直接刻在了忠顺王的脑门上。

而且最主要的是,李庸作为顺天府尹,跟贾家也好,跟忠顺王府也好,本质上没有利益的一致或者冲突。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得出的结论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最起码,在大多数人看来,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就好像许多所谓NGo或者独立第三方一样,看似立场公允,得出结论也更容易被认可。

但是实际上不然。

只是背后的利益关系,没有被放在大众的面前罢了。

忠顺王吃亏,就吃亏在这一点上。

能在这个案子上有发言权的衙门不多。

除了顺天府,就是五城兵马司。

至于刑部和大理寺,还得往后排一排。

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这两个衙门,是不会直接干涉地方事务的。

没错,发生在京城南城的事情,也是地方事务。

所以这就导致了,忠顺王一方的盟友,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庸才能在雍治的支持下,把握住话语权,十分从容的阴阳忠顺王。

“猜测不是理由!”

忠顺王确实急了。

毕竟作为朝廷一党的核心人物,不可能完全不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

毕竟没有人愿意和一个疯子做盟友,尤其政治这玩意儿,又是个需要高智商的游戏。

搞不好,就是人命搭进去。

要是继续被李庸连消带打的话,不用等到查明真相的那一天了,忠顺王一党,直接就被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