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如何科学的从别人兜里掏银子
雍治皇帝拿着奏章,有点悲伤道:“上半年的苛捐杂税,户部都已经报上来了,比起去年,还略低了一些。”
“今年各地奏报的天气状况也不容乐观,等到秋收的时候,恐怕也很难超过去年。”
“事情这不是很清楚吗?”贾环道:“地方上遭了灾,税收不上来,也算是正常吧。”
朝廷的事情,贾环暂时还不想掺和,跟自己没啥关系,也没啥好处,搞不好还会有麻烦,没事儿搅和这玩意儿干嘛~
也是没想到,皇帝一点不客气,啥都往外说。
按说贾环就是个举人,连个官职都没有,出现在宫里,已经算是个特例了。
竟然还有机会参与到朝廷的大事里,这是不花钱就能听的?
“哼!”
雍治皇帝冷笑了一声,道:“按照最近几年,户部上报的数字来看,各地方的官田数量,以及在册的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跟太上皇退位的时候,基本保持持平。”
“前几年朝廷收支能够维持平衡,朕也就不多计较什么了。”
“没想到今年这么大胆,竟然连大头都想占去,那朕也就只能不客气了!”
雍治皇帝说得简单,但是背后含义却十分深刻。
一般而言,新朝初立的时候,由于刚刚经过战乱的洗礼,人口在数量上,都会较之前朝,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
至于这个折扣力度有多大,就得看战乱持续的年限。
但是总归,都会有一个快速增长期,而且这个增长,由于迟滞效应,一般都会维持到,王朝的鼎盛时期之后。
所以,一般人口往下走的时候,基本上就意味着一个封建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与此同时,另外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和人口相对应的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
封建王朝的一大弊病,就是存在着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在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土地就是最核心的生产资料。
一开始的时候,土地会分散在大多数人的手里,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丰年的时候,倒还无所谓,但是一到灾年,就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一般的农民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出卖自己的土地,或者去借高利贷,去借粮食,才能够勉强活下来。
只要开了这个头,资本就会开始运转。
不管是借的高利贷,还是借的粮食,基本上都不可能还上的,当然地主豪绅,也不会让你还上,最后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只剩下一条。
那就是本来属于农民的土地,就这样被地主拿走,而自耕农就变成了佃农,甚至是雇农,彻底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变成了被剥削阶级。
稍微理一下,几种农民的区别,以《白鹿原》中,白家的长工,鹿三为例。
鹿三祖上,假设是鹿三祖父这一辈,可能家里也有十亩地,自己家耕种,自己家收获,除了需要上交的部分,都是自己家的粮食,这就是自耕农。
但是等到了鹿三父亲这一辈继承土地之后,家里长辈重病,需要钱财来看病,但是又没有那么多的银子。
能怎么办呢?
只有卖地。
不得已,卖出了大半的土地,只留下三亩,勉强度日。
可惜只有三亩地,根本不够用,也养活不了一家人,那么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是跟地主土豪白家,再租一部分地。
这种自己家有一部分地可耕,还要租借土豪家一部分地来耕,就叫半自耕农。
等到鹿三长大成年之后,到了该娶媳妇儿的年纪,为了给鹿三操办婚事,鹿三的父亲,把仅有的三亩地,也给卖了。
鹿三家彻底失去了所有的自有土地,以后再种地,就得全部租赁地主白家的土地。
用心经营,交完租金,收获也都是自己的,这种就是佃农。
不过租地的租金,一般都很高,基本上得有每年收成的一半,自己还能得一半,所以劳动生产的积极性,还是有的。
可惜,到了鹿三这一辈,遇上了老婆难产,家里所有的资产,全都折现出去,用来给老婆看病了,就连来年的地租都没了。
从此只能看看农忙时候,看看哪家的地多,忙不过来了,需要雇佣一部分的劳动力来帮忙,鹿三就到哪家去当雇工。
鹿三就彻底变成了雇农。
好在白家对鹿三还不错,给了一份长期,相对稳定的工作,一直在白家帮忙,鹿三也就变成了白家的长工。
要知道,不管是长工、短工,还是临时雇来的麦客,都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
劳动的产出,也就是粮食是地主家的。
劳动资料,也就是土地,也是地主家的。
东西全都是主家的,你就是被雇佣过来干活的,干完之后,给点钱打发了,也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所以,只要走背字,三代人,家产就全都没了。
从自耕农,彻底变成了长工。
当然,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虽然大家不用在土地里刨活了,但也不是完全一点借鉴的意义都没有。
在城里有几套,甚至十几套,几十套房子的人,自己只住一套,余下的全都租出去,这是一类人。
往下一点,有且只有一套自住房的人,这又是一类人。
再往下一点,有且只有一套自住房,但还需要还房贷的人。或者没有房贷,房子在县乡地区,自己却在大城市租房子的人。这又是一类人。
再往下,没有房子,只能租房子住,而且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需要用来支付房租的人。
最后,付不起房租,只能找包吃包住工作的人。
都可以相互对照参考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个层级。
不得不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扯远了,扯回来……
雍治皇帝最为气愤的点十分明确,就是底下人,联起手来,把他这个皇帝当傻子了。
就是不知道找找自己的原因,别人为什么把你当傻子……
当然这话,贾环也就只敢在心里吐槽,说出来的话,搞不好是要小命的。
“这事儿,您打算怎么着?”
皇帝被大臣联手挤兑,虽然罕见,但也不是没有先例。
拿不住下面人的皇帝多了,即便是精明如嘉靖,在一意玄修几十年后,不也是被严家父子,以及老徐溜着玩。
不过跟眼下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些差异。
贾环要是能早投资雍治皇帝的话,未尝不是一笔好买卖。
提起这个,雍治皇帝也是满心的挫败感。
做皇帝做到了这份上,不说绝后,也算是空前了。
“十六弟有太上皇和太后撑腰,朕又能怎么办?”
“银子收不上来,但是朝廷该办的事情,还是得办,朕素来听闻,你对于经济之道颇有见解,要是能协助朕渡过难关的话,高官厚禄自然不成问题。”
说来说去,还是银子的事儿。
现在的皇帝,上面有太上皇,下面有忠顺王,基本上是被卡在中间了,上不上下不下的很难受。
没有绝对的人事权,做事情来,就是会很憋屈。
不过贾环却从中看到了另外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机会!
只是事情急不来,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票号即便是短期之内正常运转,能够带来的收益,也是有限的,还望皇上不要期望太高。”
“而且皇家票号新立,必须要保证银票的刚性兑付,做到一手银票,一手现银,不然的话,没有足够的信用支撑,很容易引发挤兑。”
“到时候票号面临倒闭的风险不说,就连皇家的名号,也会跟着蒙羞。”
有些丑话,贾环必须得说在前头。
银票虽然有转变为纸币的可能性,但是绝对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
从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
不可能允许任何人,在票号的前期,就出现竭泽而渔的状况,损失也太大了点……
当然,贾环也不只是提示一下雍治皇帝那么简单。
在提示风险的同时,贾环也在适时地表达一下任务的难度系数。
毕竟是要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贾环肯定是有办法的,而且不止一个。
但是同时要明白,智力劳动成果,也是很珍贵的,虽然对于贾环而言不算什么,但是也不能被雍治皇帝空手套白狼就那么轻易拿过去。
同样的话,听到不同的人耳朵里,所要传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在雍治皇帝看来,贾环只讲了问题的难度,但是并没有明确表示没有办法,其实就是有可能的意思。
只是价钱没谈拢,想多要点好处。
相对于雍治皇帝解决了问题之后能够得到的,多给点好处,或者说,先期多投一点资,也是值得的。
“皇家票号的重要意义,朕也明白,也没说一定要从票号动手,换个方式方法,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也行。”
“等你正式承袭宁国公府之后,该有的封赏,一个都不会少。”
“而且,考虑到你走的是科举出仕的路子,到时候入朝为官,难免尴尬,朕有意派你到兵部任职,以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可以说,雍治皇帝的诚意,也算是十足了。
贾环文官出身,又没有行伍经历,带兵打仗的事情,可谓是七窍通了六窍,那是一窍不通。
冷兵器的大规模作战,是需要贴身肉搏的,贾环可不太擅长这玩意儿。
倒不是说贾环不擅长贴身肉搏,只是得具体分一下场合,不是在真正的战场上,而是在男人的另一个战场上。
贾环尤其擅长!
没有叶问那么猖狂,可以打十个。
不过贾环一打二的成就,确实已经解锁了,正在往更高峰,发起冲击!
解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在这一点上,雍治皇帝也是比较变通。
能上位的,坐上至尊之位的,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
太上皇有那么多儿子,退位的时候,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而偏偏选中了这位看起来各方面都比较重用的皇子,肯定是有内在原因的。
贾环虽然暂时还搞不清楚,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是并不妨碍贾环提前下个判断,也算是给自己提个醒,不要因为一些假象,小瞧了当今圣上。
“能够来银子的地方无非两个途径,要么把他们吞进去的银子夺回来,顺便把窟窿堵上。”
“要么就从他们这些人身上,把他们吞进去的银子,再花出来,到时候还是会转移到您手里。”
银子就那么多,贾环也不可能凭空把银子变出来。
那可是真金白银,不是皇家票号印刷出来的银票,只要开足了马力,就可以无限制的印下去。
见贾环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雍治帝也不着急了。
反而主动问道:“你觉得哪个方案好一些?”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领导的,就得学会怎么把问题交给下级来处理。
而且,得学会放权,不能拖拖拉拉,耽误事儿!
“那肯定还是后一个好一些!”贾环理所当然道。
一个是虎口夺食,一个是变着法,让对方消费,你说哪个容易?
想来答案也是毋庸置疑的!
就跟降息刺激消费,其实是一个道理。
降息可以,物价上涨也可以,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在不断进行施压,都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手段。
“朕也以为,后一个好一些。”雍治皇帝笑道。
特么的,当然是后一个好一些!
雍治皇帝要是能用第一个方案的话,肯定早就用了!
强制手段,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就连铁岭赵家屯赵老三的大舅都知道,根本不需要人提醒好吗!
但是现实情况,不是用不了强制手段吗?
所以才整这些幺蛾子出来。
“具体是怎么个章程,你跟朕说一说。”
雍治皇帝对于贾环倒还是有点信心,但是具体方案思路,也得听一听。
哪怕是为了查缺补漏呢。
贾环笑道:“重点是得先巧立名目,让他们把银子花出来,然后咱们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