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坪村。
“我想,我应该是听明白了小安想要表达的意思。”正在吃着饭后小甜品的杨若晴突然抬起头,朝小安温和一笑。
小安期待的望着杨若晴。
杨若晴接着说:“小安,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何家的意思啊?”
小安说:“是我的意思,我岳父岳母是一切交给我做主,确定好了日子就跟他们那说一声,他们就在酒楼里办两桌饭,请下街坊邻居还有亲戚朋友,那边亲戚朋友不多。”
杨若晴点点头,然后望向老杨头和杨华忠,目光重点落在杨华忠身上。
“爹,咱们这边把成亲的日子换在二十六号之前吧,咱这边先把酒席办了,然后打发他们二十六号去女方那边办酒席。”
杨华忠毫不犹豫点头,“好啊,腊月肯定还有其他好日子的,咱提前办。对了,大安他们大概几号能到家啊?最好得赶上他们在家,人多热闹。”
杨若晴说:“快了,二十多天前他们就动身了,我收到了家书,估计这几天应该差不多能到家。”
杨华忠这下更加放心了,只要孩子们都回来了,几号办酒都行,每天都是好日子。
“哎,可惜辰儿不能回来!”想到大外甥,他觉得这是所有圆满里唯一的遗憾。
骆风棠:“岳父不比遗憾,我们在家也一样,等辰儿以后回来,会单独再去恭贺他小舅和小舅妈的。”
杨华忠笑容宽厚,“辰儿小小年纪就堪当重任,着实不容易,咱要多体恤他的辛苦。”
不能为了回家来吃酒席这些事情就扯他后腿,他不能回来,必定是公务缠身脱不开身,能回来,自然会回来。
这里可是他的家,他的亲人都在这边。
“等等,你们都先别急着高兴,我还有疑问呢!”
比起杨华忠他们的满面笑容,老杨头却是黑着脸,长年抽旱烟被烟丝熏得泛黄的手指头敲击着桌面。
“咱这边提前办酒,那没毛病,可让何家二十六号办酒,何家那边办酒,小安两口子必定要回去一趟的。”
“办完酒,再善善后,都到二十八九号了,今年是二十九过年,他们哪里还赶得及回来过大年?”
当老汉把这个疑问抛出来的时候,杨华忠脸上的笑容凝滞了一瞬。
杨若晴和骆风棠倒是面不改色,从先前小安提出改时间,杨若晴就猜到了会是这样。
至于小安自己,虽然在心思被老杨头说破的一瞬间有点心虚,甚至不敢去直视老杨头和杨华忠的眼睛,但也只是片刻之后他便暗吸了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并勇敢迎上了爷爷和爹的目光。
“嗯,我还没来得及跟爷和爹商量,今年是我和莲儿新婚,过年我想留在我丈人家那边,陪他们吃顿年夜饭。”
“啥?”老杨头满脸错愕,眼珠子都要瞪出眼眶。
杨华忠虽然也有些惊讶,但他却没有瞪眼,相反,他还心平气和的问小安:“这是你自个决定的?还是谁的意思?”
老杨头说:“那还用说?肯定是何家的意思,不然就是莲儿在他耳边吹了枕边风,真是看不出啊,我还以为莲儿这丫头老实本分,没想到……”
小安突然打断老杨头的话:“爷,你别猜忌何家,更不要那样说莲儿,这不关他们的事儿,是我自己的主意!”
老杨头一脸狐疑的打量着小安,小安坦然接受老杨头的打量。
片刻,老杨头冷笑,“人不可貌相,往往男人被女人吹得五迷三道了,还要向着她,替她包瞒,说好话!”
“爷,我没有,莲儿更没有!”这一回,小安的嗓门明显粗嘎了几分,因为急躁和羞恼,他黝黑的面庞染上了异样的红色。
杨若晴见状,一边抬手按住了小安的肩膀,暗示他稍安勿躁。
同时也一脸严肃的去跟老杨头说:“爷,说话要慎重,尤其您还是一家之长!”
“莲儿是个好姑娘,不争不抢,勤劳善良,咱不能这样背后质疑她。”
“至于何家亲家那边,咱更不能这样无端猜测,这会让人心寒。”
杨华忠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他赶紧出声道:“晴儿说的在理,爹,咱不能一急就口不择言说出那种话,对不住亲家,也对不住莲儿那孩子。”
从他摔伤腿开始,那孩子就留在家里帮忙照顾。
打那后家里又接二连三发生了很多事,幸亏有那孩子在身边,多少帮他们分担了许多,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啊!
听到爹和姐姐都这样维护莲儿,小安的火气稍稍褪去了一些。
“爷,我再重申一遍,这些决定是我自己私下里决定的,跟何家跟莲儿没有半点干系!”小安又说。
“至于过年去那边过,陪老丈人他们吃年夜饭,也是我自己的想法,我到现在还瞒着莲儿,因为我想给他们一个惊喜!”
骆风棠直接拍了拍小安的肩膀:“好样的,像个男人!”
骆风棠一般极少在这样的大型,或者小型家庭会议上表态。
但这回,他却旗帜鲜明的站在小安这边。
小安很是意外,意外之后更是受到了鼓舞,用力点头,“我会像姐夫对我姐那样去护着莲儿的,不允许别人随意污蔑她!”
‘别人’二字,小安咬字极重,目光一眨不眨望向老杨头。
老杨头满脸莫名,也气得鼻孔里直冒气。
“你个混账小子说啥呢?我是你爷,我能对你差嘛?我说那么多是为了啥?还不就是为了咱老杨家,为了你爹妈!”
老杨头也气得敲着桌子大声说。
“你是个爷们,你姓杨,你要两头婚咱不拦着,可你过年总得回来吧?你过年都不回来让别人咋看咱老杨家,咋看你爹妈?你这不是过去给人做上门女婿了嘛!”
老杨头越说越恼火,嘴里的唾沫星子都跟着喷了出来,花白的羊角胡子一阵颤抖,嘴角都积聚了一些白色的泡沫。
老汉的话虽然有些过激,但也存在一定的道理。
搁在杨若晴生活的那个现代,或许并不稀奇,但搁在这封建社会,确实有九成的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