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歌罢舞歇,将领们领着姑娘沐浴睡觉去了,杨广留下了王言和宇文化及说话。

宇文化及现在很是学乖了,臭嘴臭不过王言,他就不搭理,要不然吃亏的也只能是自己。毕竟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要是在王言的生意上动手脚,就凭着王言都敢直接叫板宇文述的操行,保不齐就要直接盯着他们宇文家的产业杀起来。

王言反正没多少东西,家底单薄,什么都不怕。宇文家可是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呢,他们可折腾不起。

所以宇文化及偃旗息鼓了,并后悔之前为什么那么嘴欠。

而宇文化及不找事儿,王言也懒得骂他,自顾的喝着王府厨子准备的鲜汤,吃着东西。这是怕人宴饮之时只顾喝酒,不吃几口菜,专门备了填肚子好睡觉的。

眼看着王言没心没肺的吃喝,杨广也喝了一大口美味的鲜汤。

他问道:“子言啊,今天生气了?”

“倒也不是气,就是不太舒服。”王言好像义愤填膺的样子,“杨素算老几啊?也学宇文化及跟某指指点点?也就是殿下在,不然……”

“不然怎么样?你还要抽他?骂他老狗?”杨广瞪着眼。

王言憨直的梗着脖子逼逼:“抽他倒不至于,否则我大隋体面何在?不过某家肯定骂他个狗血淋头,这也是条老狗。殿下,你别瞪我。宇文述我都骂了,杨素如何骂不得?那对化及公平吗?”

宇文化及深呼吸,咬牙切齿的瞪着王言,恨不能瞪死他……

杨广瞥了宇文化及一眼,随即训了王言几句,转而说道:“杨素还是要争取的,今后多加联系。本王见你与史万岁相谈甚欢?”

“投缘。”王言含笑点头,“我们俩骂了半宿杨素。”

杨广不禁也笑了起来,他就看王言跟史万岁俩人窃窃私语、嘿嘿贱笑了。

他问道:“怎么样?能不能拉过来?”

“还须再接触,眼下交浅,不好言深,今后我再同他攀攀交情。这人不错,没有上来就看不起人,比杨素那老狗强太多了。”

王言给了史万岁很高的评价。

杨广知道王言的毛病,敌视世家子,尤其敌视傲慢的、看不起人的世家子。远的不说,便是驻在江都的府兵,很有一些军官是南方豪门的世家子,几个月的时间,目前还留在军中的只有两三个人。余下的全受不住王言的调理,死活不干了。

因为再干下去,他们可能会死。他们有很强的预感……

“好,你多加维护,史万岁贪财,你不要吝惜钱财。”杨广嘱咐了一句。

王言点头应下,随即杨广便让他走人了。

在争夺储位这件事上,杨广没用王言操心,每天都是变着法的给杨勇找麻烦。各种的抹黑,还在民间编顺口溜,在杨坚、独孤伽罗那里,一个劲的给杨勇上眼药。

众口铄金,是真的有效果的,杨勇隔三差五的就要被训斥一番,进展的都很顺利。

杨广是广结朝臣,眼下又得到了江南豪门的支持,也算是有些力量了。

在这时候,门阀士族主要分为三大势力。

一是关陇集团,杨坚上位,主要靠的就是关陇集团。包括后来的老李家,也是关陇集团支持起来的。

二是山东、河北的门阀,也就是所谓的北方世家,这些人比关陇集团的势力更大,家族传承更久远,底蕴更深厚。杨坚搞平衡,就是拿关陇集团,以及跟随他的军功勋贵集团,压制这些人。

第三个就是南方的豪门大户了,都是陈国大家族。一些人早便投诚,一些人战后投降,一些人战后崛起,也有一些实力。要不也干不出轰轰烈烈的反叛来。

不过南方实力不那么强大,刚冒头就被杨坚给按死了心。山东、河北的世家比较难对付,杨坚额、杨广,包括后来的李世民、李治等,就可着这些人干了。

隋末各地反王,就是北方的造反势力强大,南方就差劲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要说干世家,还得数黄巢最有心得,都是经验之谈……

送走了班师回朝的大军,不几天,圣旨下到了江宁侯府。

是赐婚的。

给王言一通好夸,许了琼花公主下嫁,两年后,也就是593年的秋日里完婚。同时杨坚又赐了一套靠近皇城的大宅子做侯府,原本的宅子太小了,委屈了女儿。

送走了宣旨的人,王言看着高兴的萧媚:“安心了?”

“安心了,这事儿不成,就总是忍不住的惦记。”萧媚说道,“咱们靠着晋王,又有了公主,彻底的依附皇家,抬高了门楣,今后做事都方便许多。”

“那也不耽误人家看不起咱们,出身啊……”王言好笑的摇头。

对于身份上的问题,这其实是王言第一次经历。

在明末,他是边军头子,养寇自重,听调不听宣。

在大宋,那是已经被黄巢犁过一遍的,经济发达,思想开放,虽也有计较,但不至于过于较真。

在三国时候,他干脆就是起义的黄巾匪首,一路卷席到了辽东去自立山头,看不起他的人也到不了他的面前。

只有在这里,世家鼎盛,底蕴深厚,盘根错节,真正与皇帝共天下。门第出身,尤为讲究,以致于他王某人混了这许久,走哪都被人看不起了,谁都想在他面前显显出身,摆摆架子。

真是一个新奇的体验……

“夫君不必忧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夫君志存高远,非是那些自称出身高贵之人可比。”萧媚给王言加油打气。

王言哈哈笑:“我可没忧心,他日我当踏尽公卿骨,让他们看看谁比谁高贵。”

“夫君好志向。”萧媚持续提供情绪价值,她总是这么贴心。

“近来商事如何?”

“尚好,大户们都很支持吉香居的生意。”萧媚说道,“知道夫君是晋王心腹,都是交好咱们呢。”

“咱们的东西也确实好嘛,除了咱们,谁还做的出来?”

王言摆了摆手,转而说道,“夫人想着,今后年节时候,给史万岁家里送一些咱们家的东西,我与他挺投缘,今后少不了打交道。”

“拉拢他?”

“当然,那是正经的大将军,有他支持,会更添一份大力。”

王言负手看着不远处,被绿柳带着在院子里七扭八歪走路的小不点儿,“投缘也是真的,拉拢不过来也能交好。此人乃是武夫,心思简单,也没有自夸门第,可以做个朋友。”

“那我这就准备一些东西让人送过去。”

“倒也不必,那不成咱们巴结他了?年节主动送一下也就是了,有个来往就行。”

“府兵都回来了,夫君也要忙了吧?”

“忙不到哪里去,就是剿一剿山匪、水匪罢了。眼下大军过境,他们得安生一段时日,过上两三个月才好行动。我也就是给扬州府兵处理一下战后的军功事宜,没太多事情,还是跟以前一样。”

王言摆了摆手,“夫人忙着吧,我得去军营看看了。”

说了一句,王言带着几个部曲骑马出门,去到了军营之中。

虽然没打仗,但他是扬州最高的军事长官,战后的善后事宜,都要他来安排处理。升迁、抚恤,缺额填补等等,都要他来落实。

充斥着大量的文书工作,以及一些人的分辨。谁是自己人,谁不听话,谁不懂事儿,谁得收拾。给谁升,不给谁升,不升的要照顾到情绪,凡此种种。

不过这对王言来说都是小意思,他去慰问了伤兵营修养的每一个人,甚至还亲自问诊开方,教导了军中人急救处理之道。

他也跟每一个按理来说应该升职的人聊过一番,确定他们的倾向,决定他们是否升迁。

让王言比较欣慰的是,大头兵们不管那么多,谁让他们好,他们就跟谁。中低层的军官们,虽然有几分关系,却也没有那么强硬的背景,以往时候反而还被地方大户欺负,这就统一认识了

于是王言也没做恶人,很是公平公正的安排了升迁名单,写了抚恤数字报了上去。

队伍回来了,江都的军事管制也就解散了。王言这时候才真正开始尽他的职责,重整队伍,安排作训事宜等等。

只不过眼下也是农忙时候,都是先做的规划,除了少数的常备兵力,绝大多数都是回家种地去了。

王言不事生产,其他事项稳步推进发展,左右无事,便出门去到了扬州各地走访。他去到了各个聚居的城镇、村落,跟府兵们聊天,解决了一些府兵们的生活问题。

比如有人家里没钱,娶不到媳妇,王言就给他们放了低息的贷款,放个十年二十年的,每年只需要还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

古人不一定讲信义,但他们一定不敢不还将军的钱……

其实说到底,也还是钱的问题。当然更终极的,是地利产出的问题。地少、产出少,自然活的就不好。

于是王言又一次的给他们发放鸡鸭鹅豕的青苗,并整理出了一部分的养殖技巧,如何饲养,如何避免疫病等等,这是这两年他手下的养殖户们总结出来的经验。

交给府兵家里养,到时候他再进行收购。当然也会覆盖掉成本,让他们有一些盈余,总是多了一些收入。

至于养死的人家,他也不会收钱,全部侯府承担。

如果算一笔总账的话,最终还是他赚,只不过是赚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罢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府兵的家庭多了财源,多了各种蛋,可以补充营养,一样可以卖钱,同时侯府收获了肉食。没人赔钱,全都是赚。

只要不是发生大范围传染的疫病,就不会赔。甚至要到发生传染的疫病的时候,人们也已经赚了不少钱。处理一番,侯府再给一些活水,就又运转了起来。

不过王言也还是在尽量避免发生这种问题,他格外强调公共卫生。在深入城镇、村落的时候,他提出了要打扫卫生,保持清洁,避免害病。牲畜死了都没事儿,人一旦搞出了传染病,那就不太好了。

虽然这时候因为人们交流不多,居住不密集,不至于大范围的传染。但总也是不好的,能免则免。

同时王言也从草原上弄来了一批牛,他一直在进行牛的养殖工作,让牛多多的。毕竟牛在古代,一直都是重要的生产力。有牛,和没牛,那是不一样的。

瘦骨嶙峋的老汉,在前边拉着犁,步履维艰。强壮的牛牛,鼻子上挂个环,慢慢悠悠、轻轻松松……

总而言之,王言走了一圈扬州地方,收获了府兵之心,收获了不少百姓之心,很有贤名。人们都说将军是好将军,跟着将军过的好。

王言总是摆手,说都是晋王殿下的关怀,他也是给晋王殿下办事儿的,大家要念着晋王的好,念着皇家的好。

如此就不算私受民心,也没人能说什么。但是实际上,这些府兵、百姓们,谁也没见过晋王,也不认识什么皇家,他们就知道将军好。

更实际上的是,没人在乎民心,毕竟这就不是民心。世家的心,那才是民心。

但杨广对王言也很满意,他知道王言的动作,也派人去了解,他是个多疑的人。也便知道了,王言总在背后说他好话,他很欣慰。

虽然王言脾气火爆,尤其不喜世家作风,沾边就着。但王言对他忠诚,是他手下最忠诚的人,没有之一。

其实他一直都对王言很放心,在情感上,他提携了王言,在利益上,他给了王言很多好处,在政治上,王言只有跟着他一黑到底。

他只是习惯性的,想要更清楚的掌控手下罢了,他有着变态的掌控欲……

日常的给杨广演忠诚不提,走访了一遍扬州地方之后,农忙也差不多结束了。扬州境内的山匪、水匪,也重新冒头活跃了起来,甚至胆大包天的抢到了他王某人的头上。

于是王大将军在扬州境内,开展了强硬的扫匪战争,有名有姓的山头全给踏平,弄着战船在长江上清扫,追着水匪砍杀。

既练了兵,又扫了匪,还给兄弟们过年发了红包。同时王言有成绩,杨广也有成绩,大家脸上都好看。

只有地方大户们不高兴,因为王言敲诈了他们不少的钱粮……

这边的情况,也没比并州那边好多少。都是几个强人啸聚山林,而后被大户们收下当狗。要不然之前的造反,那是怎么起来的?这些各种匪们,也是深度参与的。

只不过之前被打跑了去,眼下风头过去,就又冒出了头。

王言逮着他们打,他们又干不过披甲执锐的正规军,于是就被王言抓到了证据,接着忠诚的汇报给了杨广,并在杨广的默许下,敲诈地方大户,让扬州的府兵兄弟们过个肥年。

同时,他也跟这边的大户走到了对立面……

这是杨广愿意看到的。若是连王言都被拉拢了去,他还怎么睡得着觉?

毕竟王言勇猛非常,天下无敌,又善于领兵打仗。真闹到了一些极端的局面,王言杀人可是真痛快啊……

所以王言必须是他麾下,跟世家对立的人,如此他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