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歌行 > 二百八十章 天人感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2章 天人感应

三月,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撰,这是大宋的另一个文化盛况,恰好从陕西传来一道消息,张载终于提出了那振聋发聩的横渠四句。

赵昉大笔一挥,亲自为《资治通鉴》起书名和写序言,并给张载那四句话,亲自命名为横渠四句。

“诏张载回京出任礼部尚书!”

“赐封司马光为鉴侯,太子少师!”

又是两道圣旨,让整个大宋朝都轰动了,这是第一次有人因为写书被封侯,别觉得鉴侯不好听哈,古代的读音跟后世不同的。

后人因为普通话会觉得鉴和贱同音,有羞辱人的目的,其实大错特错,古音鉴是G的生母,可不是贱的J字音。

当然也不是写什么书都能封侯的,赵昉之所以给司马光封侯,是因为《资治通鉴》这本书,本身就是给统治者使用的史书。

上从周朝威烈王起,下至后周显德四年结束,并没有详细记录历史,而是摘选了各朝各代军事、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引发的事件。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史书的记录,展示了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的原因,让统治者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治理天下的盛衰道理。

司马光本人并没有给本书起名,历史上是宋神宗起的书名,认为本书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大功,御赐书名的。

而司马光能够彪炳千秋,凭的也是这本书,否则他文治武功皆不如同时代的名臣,凭什么跟他们并列。

不,不是并列,在两宋时期,司马光的名气甚至超过这些人,韩琦、富弼、包拯、欧阳修、苏轼,全都被他压一头。

论事功韩琦、富弼、包拯比他强多了,论文采,欧阳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而他没上榜。

但论士大夫的成就,两宋文人却推崇他,上文说过,他被列为宋代之前的儒家三圣之一,跟孔子、孟子齐名。

这评价也超过了张载、二程、周敦颐等理学大家,凭借着这是他编撰出《资治通鉴》这本书。

赵昉同样这样认为,甚至认为此书比《春秋》和《史记》还重要,理由正是这本书是教你怎样做个好皇帝的。

自从有了这本书,后来的皇子教育,必学的就是它,无论是南宋还是元明清,总之你要是想治理中国,这本书是必学的。

熙宁八年四月,河北发生地震,古人最喜欢用这种事说皇帝干坏事了,被上天警示。

刚刚赶回汴京的张载,接手礼部尚书的第一件事,就是驳斥这荒谬的言论,可一转头,他私下进宫见赵昉,又悄咪咪的问是否官家失德了。

赵昉乐了,哈哈笑道:“子厚不是刚刚正气凛然的为我辩护吗,怎么一转头就变了?”

张载忍不住翻白眼道:“自古天灾都是天人感应而来,官家就说有没有吧,说其他的干嘛。”

赵昉听到这话叹息道:“天人感应啊!我还以为子厚不屑这理论,没想到你你也脱不开这窠臼啊!”

张载一听皱眉道:“官家莫非不信天人感应?”

“自然不信。”

赵昉很坚定的回答,旋即问道:“天地本无情,而人是有情众生之一,凭什么有情能够影响无情呢?”

张载严肃的盯着他:“官家此言大谬,天人感应不仅是我儒门弟子不能反对的观点,诸子百家也是同样的观点……”

赵昉今天被上了一课,来自后世的灵魂,认为要相信科学,一向看不起古人这些奇奇怪怪的言论。

但现在才知道自己竟然才是小丑,原来天人感应不是道、儒两家的唯心论,而是诸子百家的科学观点。

这跟后世的宇宙全息论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更激进一些,可以把宇宙认为是虚拟的,人类世界就是一个电脑游戏。

道理很简单,如果把宇宙描述成是一个接收、释放信息的主机,那天地万物不就是主机中的一一个零部件吗。

所有的信息都会被主机接收、集中后处理,好的信息让主机运行正常,而不好的则是病毒了,会造成主机的卡顿,甚至死机。

这样来说天灾就是人祸造成的,这才是正确的理论,因为负面信息太多,造成天地运行出现问题。

人心恶毒的一方面就像病毒一样,一旦被扩大,天地就死机了,那一次次的的文明大毁灭,不就是系统重装吗。

而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不正是系统在提示你中毒了,必须要清理垃圾、清理木马、杀死病毒吗。

张载是理学大师中,罕见的朴素唯物论者,连他都坚信天人感应不是妄言,而是真实存在的,赵昉这下真的流冷汗了。

迟疑了好半晌,才弱弱的问道:“可是……可是朕真的没有失德呀!难道天变都要赖朕吗?”

张载听到这话松了一口气,脸色舒缓道:“只要官家没失德,那臣今日据理力争就没错,至于天变为何要怪到官家头上,那是因为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这是……”

赵昉不解的望着他,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张载微微一笑道:“天人感应是对的,天怒是因为人行恶道,当然不是说这作恶的人一定是官家,天下人那么多,总会有好人恶人,但怪在官家头上,是因为官家是皇者,是君父,子不教父之过也!”

赵昉这下明白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说的并不仅仅是你登上皇位的过程艰辛,要承受许多常人无法承受的。

更深一层的理由是,你还得承受子民的过错,因为你是君父,你有教化子民的责任。

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就是你教化不力造成的,总不能百姓白白供养你,你只享受权利,而不担负责任吧。

若真是那样,还要你这皇帝干嘛,抬头猪上去当皇帝不是更好吗?反正猪不需要担责任,喂饱它就行,还不会捣乱。

明白这些之后,赵昉开始理解了自己父亲赵祯,为何一辈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敬畏。

更是对两宋为何只有赵祯当政时期,人才像井喷一样出现,更理解了古人为何会说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道理了。

这同样是天人感应,赵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德,让人才涌现,把中华文明推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