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逐鹿中原(六十四)
又一个月后
一个消息震动天下,隋国突然发动总决战,五十一万大军,兵分八路,东起江都,西至夷陵,从各个地方围攻陈国。
一场惊天动地的灭国大战展开!
顿时之间,长江江面上,停满了隋国的船只。
与此同时,西突厥发兵十万,声援隋朝,吐谷浑发兵三万,声援隋朝,高句丽发兵十万,声援隋朝,为隋朝拖住燕国主力,隋属梁国发兵一万,声援隋朝。
隋朝阵营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七十五万,这还不包括后方运输粮草辎重的一百多万徭役民夫。
整个帝国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这是一股恐怖的力量。
陈国瑟瑟发抖,赶忙征调徭役,却已经来不及,征调民夫徭役大概需要一个多月时间,但是隋军的渡江,估计最快只需要半个月。
无可奈何之下,陈叔宝只得请求燕国出面协调,希望通过国际调停,来保住陈国的江山社稷。
燕陈阵营这边,燕国兵力五万,陈国兵力十五万,契丹兵力两万,库莫奚兵力一万,扶余兵力五千,勿吉兵力五千,东突厥兵力十万,燕属齐国兵力三千,燕属魏国兵力五千,燕属晋国兵力五千,燕属梁国兵力三千,室韦诸部兵力四万四千,总兵力四十万,这同样不包括数十万运输粮草辎重的后勤民夫。
双方的作战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万,这是华夏历史上,空前的战争规模,哪怕是秦赵长平之战,在这场战争面前,也是稍有逊色。
燕国也被吓了一跳,虽然燕国已经提前得知隋朝将会渡江决战,但是真的没想到隋朝能爆兵五十多万,简直恐怖。
三天后,燕国使者抵达江都。
“贵国难道真的想要让天下生灵涂炭吗?”燕国使者对江都兵马总管杨广问道。
“臣服!或者死亡!”杨广的回答非常冷酷。
“不愧是邪恶帝国。”燕国使者在内心骂了一句,然后便准备离开。
然而,杨广冷漠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你要做什么?”燕国使者感觉大事不妙,然后便看到杨广的亲卫提剑走上前来,他惊恐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噗嗤!
杨广的亲卫将长剑捅进了燕国使者的小腹,并且对着奄奄一息的燕国使者嘲讽道:“抱歉,我们的规矩,两国交战,必斩来使!”
随后,燕国使者的人头被割下来祭旗。
建康
“快去请燕国使者觐见!快啊!”
陈叔宝惶恐不安,只能希望燕国帮他挡住隋朝恐怖的五十多万大军。
然而,燕国使者来到皇宫之内后,却只是无奈道:“还请陛下再等等,我们燕国的援军马上就到。”
陈叔宝松了一口气,可是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月过去了,他连燕国军队的影子都没看见,可是隋朝大军已经开始渡江了。
原来,燕国正带着自己的小弟们,围攻高句丽去了。
相比保卫建康城,燕国更关心铲除高句丽。
从一开始,在燕国的计划里,陈国就是用来吸引隋国主力的炮灰,燕国真正的目标居然是高句丽。
同样的,从一开始,在隋朝的计划里,高句丽就是用来吸引燕国主力的炮灰,隋朝真正的目标,依旧是陈国。
燕国为陈国提供了除支援以外的一切帮助!
在攻打高句丽的同时,燕国将曲阜孔家搬到辽东,有孔家这个门面在,以后就能继续掌控中原士人的舆论。
在东北,十余万的大军,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攻高句丽,誓要把高句丽彻底瓦解。
北方,燕国海军顺着黑水(黑龙江)河道向下游地区,一路上降服那些土着部落。
西方,室韦人杀向高句丽腹地,凡是遇到的高句丽人,一律杀无赦,遇到的高句丽城池村庄,全部焚毁。
南方,扶余人和勿吉人发起新一轮的北伐,目标正是高句丽王城及其周边地区。
东方,高句丽贵族们带领的伪军,正在燕国贵族的指挥下,向着高句丽王城挺进,一路上遇到的高句丽人,尽数坑杀。
“无论如何,高句丽这个心腹大患,是时候彻底铲除了!”
燕煦直接无视了陈叔宝的求援,专心指挥起了围剿高句丽的战事。
不过他也提前把隋朝将要动真格的消息告知了陈叔宝,希望陈叔宝提前防备,多撑一会。
奈何陈叔宝沉迷酒色,加上之前那么多次被耍,所以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觉得燕国的情报是错误的,因此并没有提前防备,而是接着奏乐接着舞。
东突厥正在与西突厥决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奈何不了谁。
契丹和库莫奚,虽然实力弱小,但也趁机南下攻占了隋朝的幽云地区。
吐谷浑骑兵被隋国朝廷调遣到了幽云地区,让他们去跟契丹人和库莫奚人过过手。
京口
隋朝的水师船只虽然被江底的铁矛刺穿许多,奈何隋军水师训练许久,而且船只数量实在太多了,因此仍旧有大量隋军渡江成功,占据了建康城的门户-京口。
陈国在荆州的军队,被江陵地区的隋军阻拦,无法东进支援建康。
陈叔宝让自己的宠臣带着十万大军出建康城与渡江的隋军决战。
然而,陈叔宝的宠臣只会贪污腐败,根本不懂打仗,刚出城,就摆了个一字长蛇阵,首尾不能兼顾,很快就被隋军击败。
危急时刻,陈国名将萧摩诃挺身而出,带着残兵败将,放弃了面积太大的建康城,死守面积更小的台城。
这般收缩战线,减少了隋军的进攻面积,才算是勉强抵挡。
但这样的勉强抵挡,终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台城虽然坚固,但是城内缺少食物,很容易困守断粮。
这般坚守了三个月以后,台城终于被隋军攻破,陈国名将萧摩诃带着陈叔宝以及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杀出了重围,一路逃到燕属梁国,乘坐海船,又直奔燕国而去。
听闻皇帝出海逃亡,陈国的文武大臣们,也只好向隋朝投降,从此便不再是陈国士人,而是大隋的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