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真不想当宋钦宗啊 > 第239章 靖康四年,盛世大宋,三年谋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9章 靖康四年,盛世大宋,三年谋划

第239章 靖康四年,盛世大宋,三年谋划

这一次的朝会也进行了很长时间。

从辰时开始,中午直接就在皇宫里面摆下了宴席,长长的桌子、餐盘、食物摆上来,自吃自取。

也就是露天自助餐差不多。

这种新颖的吃法,虽然让百官们一时间,多少有点无法适应。

可是在赵煊的带领下,在何栗等一干臣子现学现卖之下,在上行下效的影响力之下,百官们也很快就适应了,自吃自取,自己找座位,在这种露天的情况下,在很多很多百官都在一起的情况下,吃了起来。

开始可能还会扭捏,但是美食当前,再加上,时值晌午,肚子也都饿了,还要讲究个什么?

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

还觉得特别的有意思,有一些见到过流水宴席的,但是这种吃法,又和流水宴席有些区别。

赵煊喝了口茶,然后对宗泽说道:“这也是朕突发奇想,若是摆下宴席,就要做很多道菜,多少有一些浪费,不如直接这样自吃自取,稍作几道菜,菜量加大。”

“一来,这些菜购买起来也不是那么的困难,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二来,量大的话,也就是一锅的事情,坐起来也比较方便。”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思考,做出一个谋划来。”

“朕相信诸位相公肯定是如此,先谋而后动。”

“墨守成规也只能慢慢地被时代所抛弃,比如,朕要是为了遵守宫宴的规定,就会铺张浪费。”

“而改成这般吃法,也就能够节约节省,也更方便相公们用餐。”

坐在一旁的赵构连忙称赞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初始还有一些不适应,总感觉好像是大庭广众之下用餐。”

“但是却又觉得这种吃法很是简单,不必论什么座次,想吃什么可自取,不想吃什么,可以不取。”

“如此一来,也就杜绝了浪费的现象,也显得更为方便和自由。”

“陛下之想,当真是奇思妙想,臣佩服。”

赵构这一年多,可老实了。

用汪伯彦的说法,他要是不老实,就会被赵偲他们给参死,众口铄金、亲王、嗣王、郡王们看起来都安分了,但是他们的心中肯定还有一团火。

早晚,这团火会被点燃,会产生动荡。

他这个大宗正卿,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但是,他是陛下的人,只要是陛下保他,那些个亲王、嗣王什么的,根本就没办法。

再加上,赵煊时不时拉着赵构体察民情,还指点赵构做生意,带着他一起发财。

赵构还真的就把赵煊当做是他最亲的大哥。

以前的那点野心。

也在赵煊的雷霆手段以及兄弟情义之下给扑灭了。

赵煊笑着道:“九哥儿你就使劲儿夸,朕早晚有一天怕是要被你给夸上天。”

赵构惶恐了一下,连忙解释道:“陛下,臣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想!”

赵煊点点头,回道:“好了,也就开个玩笑。”

“苦了这三年,如今大宋强盛起来,也不必要还死气沉沉的嘛。”

“如若我们做什么都是死气沉沉,一点儿活力,一点自信都没有。”

“那其他的官员们会怎么看,百姓们又会怎么看?”

“眼瞅着好日子都要来了。”

“我们却还在沉浸于过往的忧伤之中,也不行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却也不能真的就天天患得患失。”

“下午,便是制定大宋未来谋划之时。”

“朕以前只说了一个,三年收复燕云十六州。”

“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添砖加瓦。”

“到时候,你们也要多多建言献策。”

何栗连忙接话道:“陛下圣明,臣等之福气、大宋之福气、百姓之福气呢!”

“于这谋划,臣等定是知无不言!”

赵煊点点头。

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

开启了下午的朝会。

这个朝会也就是未来的谋划。

赵煊打算不定的太久了。

就三年。

三年之内,大宋要打开什么样的局面。

要做到那些事情。

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且,是在三年之内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基础上,开始开展工作。

当然,这一次的谋划就非常大。

涉及到了各行各业。

也有对于很多以前存在的弊政的解决。

比如马市。

比如茶市。

比如盐业。

王安石的一条鞭法改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关键在于触动了很多权贵们的利益。

赵煊也知道,那种改革并不太适应当前的情况。

第一个就是官吏本身就已经存在问题了,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责任感,而是把官职当做是自己的权力权柄,然后开始吃喝玩乐、贪图享乐、贪赃枉法等等。

就算是几年调任一次,避免当地的县令、县尉时间长了,和当地的世家豪族们同流合污。

但是这种方法也根本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一切都要依赖于官吏们的自身职责以及他们的觉悟。

再好的政策。

官吏们不去实施、不去维护、不去监督、不去治理,又有什么用呢?

皇权不下乡。

赈灾钱再多,那也是救济了官员,而不是百姓。

所以。

赵煊在制定谋划的时候,把肃正朝纲、清肃朝野作为第一要务。

这将是大宋一个一直要坚持下去的国策。

当贪官污吏被清除,当那些一腔热血的太学生们开始成为县令和县尉,当有有才者居之,当皇权能够下乡的时候。

对于弊政的改革,才能很好地实施,并且可以做到立竿见影。

赵煊的手段也强硬。

不听话的。

杀了。

换上听话的人。

当年,荆湖路的那些世家豪族引诱唆使百姓起义,想要以此来反对开荒,反对朝廷的监管。

赵煊就直接下令,让张浚不要心思手软,并且给他兵权,调动当地守备。

不仅如此,京师之地的禁军、殿前司的人,也都直接到达荆湖路,听命于张浚。

借助这一次机会。

杀了个人头滚滚。

从此之后。

朝廷实施国策也就顺利多了。

下午的朝会进行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

对各行各业都进行了一次梳理和谋划,如何让他们都能够发展起来。

如何让各行各业都能够欣欣向荣,如何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还有,如何让商贾们赚取的更多,如何让大宋更加繁荣、昌盛、和睦、安宁……。

不能真的就要屠杀和打压以及瓜分那些世家豪族们,来补贴百姓。

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屠杀了他们,不过几年,就会再一次滋生出来世家豪族。

就好比宗泽。

他的后辈可能就会成为世家豪族。

比如李纲,他现在就其实有一点儿世家豪族的影子。

比如秦桧。

他们叫做公相门庭。

而岳飞、李彦仙、韩世忠这样的武将,那叫做武将勋贵。

随着商业的发展。

商贾们有了钱,也会成为豪族。

不必想着屠杀。

他们也并非是一无是处,也并非完全就是王朝的蛀虫。

他们的作用也很大。

这就要看当权者如何引导。

一将功成万骨枯、修桥铺路无尸骸。

下午的朝会开始。

上午的朝会部分内容就出现在了红榜上面,而很快,一万份邸报也出来了。

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

一万份邸报被一抢而空。

邸报上面的头榜头条,就是:谈大宋靖康三年的硕果累累。

整个邸报的版块内容,都是各个官署的总结,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太学生们看的是心潮澎湃,又是若有所思。

原来。

大宋去年竟然有了这么多的功绩。

原来。

大宋去年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原来……。

其中一些可是和他们太学生息息相关。

就让他们也有了一种,这盛世,我们也是出了一份力的!

归属感也就油然而生。

百姓们听着读报员宣读邸报上面的内容,也才知道,朝廷去年做了那多事情呀?

特别是惩罚了一百多位贪官污吏的时候,百姓们是开口叫好。

在他们看来。

陛下圣明无比。

大臣们也定然都是忠臣、贤臣。

以前,他们拦着圣驾,直接打当朝的宰相唐恪。

现在不了。

谁要是拦着圣驾。

他们第一个冲上去。

谁要是敢打当朝宰相李纲、宗泽。

那就是他们的仇人。

还有人直接流着泪。

不容易啊!

当真是不容易。

大宋有了如此圣明的陛下,是天大的福气!

……

西夏。

刚刚一场大雪之后。

西北之地很冷。

北风呼啸。

不少西夏的百姓受到了雪灾,冻死不少。

兴庆府。

皇宫中。

李乾顺闷闷不乐。

因为嵬名安惠出兵之后,遇上了宋军。

双方僵持了个把月。

他想要直接开战。

但是被李察哥劝阻了。

因为大金现在和大宋议和。

西夏却主动开战。

大宋很可能会把兵力调到陕西路这边。

到时候。

大金就能够坐山观虎斗,并且立即趁此机会休养生息。

一旦西夏和大宋不死不休,或者是两败俱伤,最大受益的人就是完颜吴乞买。

西夏不能主动出击。

只有等待。

要么大宋主动出击,攻打大金。

他们在开始出兵。

要么大金修养之后,再一次南下伐宋。

他们先打起来。

大宋的兵力就会主要针对大金。

他们就能够趁机南下。

只不过。

李乾顺觉得这么一来。

他让嵬名安惠出兵的效果也就没了。

还要用钱用粮食来养着他们。

太浪费。

“呼……。”

外屋房门打开。

北方立即倒灌进来。

李察哥来了。

“臣拜见陛下。”

李乾顺招招手,让李察哥坐下。

“受灾之地,安抚的如何?”

李察哥道:“不是很重,去年和大宋互市,得了不少物资,如今用上了。”

李乾顺点点头。

“安惠那边,一直僵持着,也不是个事儿。”

“马上开春了,不如先回来?”

李察哥回道:“陛下,臣以为,这开春之后,会有战事。”

“春耕的话,现在人手还比较足。”

“如若撤回来。”

“那这一步棋也就废了。”

李乾顺想了想。

也就算了。

养了好几个月。

钱也都花了。

不能连个响声都没有。

“你说今年会有战事?”

“那你觉得,是大金先手,还是大宋先手?”

李察哥拿出了去岁年末的一份大宋邸报,这一份邸报,李乾顺也看过了。

当时也议论过。

李察哥又拿了出来。

“陛下,必然是大宋先手。”

“根据我们的探子回来上报,大宋那边有过传言,赵宋的皇帝曾经喊出了三年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豪言。”

“再以这邸报和探子对大宋如今的描述来看,大宋似乎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其实力和八年前不相上下。”

“大宋如今在北地的将士还没有撤回来呢!”

“兰州的曲端、陕州的吴玠,应当是防备我们的。”

“太原府的王渊、真定府的李彦仙等,还有岳飞、张俊等,这些名将还在驻守北方。”

“现在是大金气数衰败,大宋的气数恢复到了强盛时期。”

“以那位皇帝的心气儿,怕是今年春耕之后,就会开战了。”

“大金喜欢于冬日作战。”

“大宋必然会选择春夏之际,这时候,大金铁骑的实力会因为严寒酷暑而被削弱。”

李乾顺点点头。

又问道:“那我们该如何?”

李察哥道:“攻打兰州、陕州,为大金减轻一些压力,更能打压大宋气数。”

“一旦大宋强盛起来,大金彻底衰败之后。”

“西夏可能也会成为第三个辽国。”

李乾顺再一次点点头。

靖康四年。

二月初的大地上。

已经是万物复苏。

南北之地。

都能见到很多人站在田野上。

朝廷的工作重心就是春耕。

粮食乃是国本。

各地官员都要以春耕为重,并且接受吏部、御史台、殿前司三方监督。

就算是封地也要接受监督。

谁要是胡作非为。

人头落地。

春耕活动持续了三个月。

朝廷的朝会都减少了不少。

朝中的大臣都要前往各地监管。

重要职权的大臣们在京畿路附近视察,其他官员要去往更远的地方。

他们也能在这种情况下,出去看看。

不在地方上看看。

他们一直在京师之地的时间久了,就总以为,这天下真的很繁华。

总觉得民间不存在什么疾苦。

更不会知道,黄土高原上的百姓们的日子是个什么样子的。

只有在地方上看了。

才能稍微接点儿地气,了解民间疾苦,高高在上的心思也会淡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