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慕霞峰,易丰和老道打了声招呼就迫不及待的回到自己的住所。
准备妥当后,首先拿出《太上黄庭外景经》的最原始版。至于大破灭后的改版他看都没看随手放到一边!
用心神开始参悟起来!
书中记述: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
原版的内容讲述的正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金仙大道。
三花者,人之精气神。
也就是代表精元的人花,代表五气的地花和代表元神的天花之像。
正所谓筑基如种果!筑下道台方始因,修行千载道花开。三花聚顶天仙位,花开结果金仙来!
说的就是从筑基开始,种下道因,不断修行……当天地人三花圆满,齐聚于玄光一窍三花聚顶完美盛开,就是达成天仙之时。
再进一步花开结果,结出自身道果的那一刻。才能万年道果求一个天地生长的无漏金仙果位!
那么如何才能三花聚顶呢?
自然是炼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的过程。
这句话并不是说把精炼成气,在把气统统化成神。
那样才是曲解道义!如果真这么做你没等成仙就先死掉了。人无精血怎么能活?人无气之流通又怎么能生长?
实际上应该解释为:无漏则精满,精满才能气足,气足方可神丸才对!
神完美了才可以虚实超脱,达成无相有相之境!
所以修道首先要求无漏,不能泄露一身精元,这才能聚会先天精灵之气不使其泄露。
而当肉身精元无漏圆满的标志正是成就金丹境界。所以修道者又把这一金丹境界称为――无漏金丹。
同时三花第一个人花,正好对应精元。故而把达成无漏金丹境界的人使称为――真人!喻意至真之人!
精满则丹成,居于下丹田。大成化婴,是为元婴!
毕竟人是由精而生,故精是轮回种子。精满大成之后自然重新以婴儿的形态出现在体内,是为元婴。也叫上人,喻意真之上者!
至于五气朝元,指的就是五脏精气。
五脏之气分属金(肺)木(肝)水(肾)火(心)土(脾)。
五行之气相互串联,相互制衡又相互依托生长。
同时五脏藏七魄,凡人受制与三魂七魄。
七魄是神,演化出佛家说的贪嗔痴、爱别离、怨憎恨、求不得等痴念劫苦缠绕终生,不得解脱。
而魄又存于五府六脏,故不能用。
必须先要镇魂降魄,超脱欲念和挂碍。
所以佛家说要看破以上八苦,也是同样道理!
之后七魄化五老,再提炼五脏之液入中元。
所谓“中元”就是以两乳之间为基准的胸间中丹田;
到时功德圆满是为气足,气足方为五气朝元。
这五气朝元对应三花之中的气,是为地之花。
第三步精满,气足才能显神。
这神指的就是上丹田眉心泥丸宫处意识海中的元神了!
元神从虚到实,化为阳神!是为天之花!
所以人体三大丹田: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聚气,上丹田显神。
三花大成,花开聚顶。虚实转化,阴阳归一才能渡劫成仙!
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三花聚顶的完整成仙之路!
――――――――――
原本《太上黄庭外景经》讲解的就是下丹田从金丹到元婴,以及中丹田五气朝元降伏魄神,从而归元的法门。
而易丰以前得到的《太上黄庭内景经》则是上丹田,元神化神之法,由虚转实的过程。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上古地仙界大破灭后,修炼元神出现了天劫。
既然无法修炼元神,就让人们在修炼中丹田时无法有效降伏自身魄神,做不到调和五行的目的。
最后只能选择一种或最多两三种灵根进行修炼。
这就导致了五气不全,元神不显的后果。
自然无法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渡劫成仙了!
蜀山后人更是因环境改变功法,不但舍弃了修炼上丹田元神或者说是阳神功法的太上黄庭内景经。
同时还把《太上黄庭外景》的下丹田和中丹田部分也分割开来。
这修炼下丹田的部分依然叫做太上黄庭外景经,而中丹田五气朝元的部分却变成了《太上黄庭中景经》。
这还不算完,毕竟五脏藏魂纳魄,魄神也是神。每降伏一种魄,一种五脏之气后都会赋予修士一种神异的变化或者说小神通。
所以中丹田五气修行是仅次于上丹田元神化神后最神奇的修行方法。
这导致了修炼任何一种五气的方法都非常重视,蜀山也因时制宜的把《太上黄庭中景经》再次拆分成:《甲木一气神通》,《壬水一气神通》,《丙火一气神通》和《康金一气神通》、《戊土一气神通》这五个小神通修炼五脏的方法。
也就是说,他废了半天劲。花了一个变异妖丹却换来了个残疾版的《太上黄庭外景》。
只有下丹田修炼精元,从金丹到元婴的部分。缺失了中丹田五气镇魂降魄的那部分。
“好好的一部法门,被这帮败家玩意拆了个乱七八糟!”易丰气的破口大骂。
这叫什么事儿!
他以为不必在为整个功法担忧,可以一直按部就班的修行下去呢!
结果压根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真应了那句:修行多劫难啊!
实际上他确实想简单了,整部完整的《太上黄庭经》那是直指金仙大道的正统无上法门。
如果在大破灭之前,最真贵的反而是《太上黄庭内景经》,怎么可能让他如此轻易得到?
就算是大破灭后,这部经典也是极为神奇,道家的根本法门之一。
像是中丹田五气部分也是能单一的修炼出对应属性的法术神通的,可以撑得起一个门派的依仗根本了!
就连这本只能修炼下丹田的外景经,也就是因为拆分出了中丹田五气的内容,才能被易丰以一个变异妖丹的价值就兑换到手。
又怎么可能让你把能练出五种小神通的五气部分加上?
想多了吧?
做梦都不会那么便宜给你的!
易丰一通大骂也无济于事。
李慕白李老道估计没有修炼过太上黄庭的相关功法,所以也只知道最原始的太上黄庭经分为内外景经而已,并不知道外景经以被拆分。
好在修炼中丹田的五气部分,是要在精元达成无漏金丹境界后才可以修炼的内容。
他一个刚刚筑基的人也不用太担心这些。
以后的事再说吧!
随后易丰还是满怀热情,重新调整心情,根据太上黄庭外景经中修炼下丹田的步骤开始修行!
――――――――――――
“黄庭!亦名规中,也叫庐间。
指的就是下丹田!
因其为土,正是结丹之地。
又处在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
‘黄’乃土位中央居。‘庭’是阶前空地。名‘黄庭’表示中空之意。”
“又有道人言:人之一身自脐而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上;
自脐以下为下半段,亦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
生理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者,在根干分界处,身在‘脐’。
像婴儿于母胎,鼻无呼吸,以脐带行呼吸作用。
出胎后脐之功立止,鼻窍开。
凡有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根为何?脐内空除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
正所谓“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又太阴,后又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
《黄庭外景经》修炼下丹田最重根基,首先就是累土成田。
如果说筑基,铸就道基就是在下丹田打下道台基础。可以比喻成在下丹田打上一副基础框架,那么之后就是在这框架上不断累积道行形成一片肥沃的田地。
它下可以紧闭幽门不外泄,上可以孕育精元,壮大精元。最后精元达到饱满,无缺成丹…………
知道方法之后,易丰调整自己的道基,根据法门把他的三百年道行开始重新组合,排列成中央大地稳稳的下沉在丹田道基框架上。
不过让他有些蒙逼的是,他筑基时用的是真水筑基,形成的是先天无相筑基。
此刻正以一片汪洋的形态,不断在其中变化各种事物,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存在于丹田。
形成了丹田无相灵气海!
他的三百年道行,根据法门在无相海中化作了一块唯一不变的陆地。
这陆地现在看上去非常小,就像一个飘在还上的小岛,大小都不到三亩地大。
下一步就是要不断积累道行,最终在丹田无相海上形成一片真我大陆。
当这片海上的陆地足够大,陆地之上才会诞生储存住精元。
也就是陆地出现精元的一刻,对应的就是灵寂期了。
之后陆地不在生长,精元不断壮大,当壮大到足够多的量,就是向内形成金丹的时候!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的易丰,虽然成功修炼了法门,可望着那庞大的无相筑基海,和海中的三亩小岛一阵愁苦。
“草率了!”
当初为什么要不断压缩真水灵气?
这么大一片无相筑基海!我得修行多少年?积累多少道行?才能转化成相匹配的大地黄庭啊!
需要多久才能诞生精元进入灵寂期啊?
易丰恨恨的给了自己一巴掌。
“自己多大的肚子不知道?眼大肚子小。”
现在好了,他最少要积累比正常筑基修士多n倍的道行才能突破…………
不过他自动忽略了自己现在的法力也比正常修士多了多少倍,威力不知比他人强上多少倍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