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
将土垠县让给楚国?
曹操虽然给了刘晔很大的信任与权限,但绝对不包括直接让掉任何一片土地!
此时没有什么太深“领土完整”概念,就像汉王朝对待大漠,国力强盛的时候就撒出去立碑,衰弱之后就撤回来,没有产出、也没有战略意义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
然而土垠县有产出、有战略价值,更重要的是土垠还在魏国幽州的腹地,让给楚国驻军?
哪怕只是水军,影响也不可谓小!
不过刘晔作为魏国的王牌说客,并没有轻易放弃,在楚国的态度十分坚决,而魏国……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威胁楚国的情况下,刘晔开始在对方的底线上试探。
这次谈判,除了不怎么开口的主官,楚国的两位副官都很年轻,一位是户部的步骘,另一位则是礼部的邓芝——都是去年科举时登科。
仕于户部商业处的步骘,负责求利,仕于礼部外事处的邓芝,负责守住“底线”。
刘晔甚至有些怀疑,楚国是不是在小看自己?
为什么是两个年轻人和自己“对线”?
最终刘晔发现,准确的说,楚国并不是要整个土垠县,而是真的只对沿海一带感兴趣。
邓芝一开始表现得对土垠城志在必得,然而在刘晔看破步骘的动摇,坚定的将土垠城作为自己的底线之后,果然对方随之避让……
将楚国的“底线”,压在了土垠县绵延百里的沿海,纵向也压到了五十里——也就是楚国真的只占一个港口,而且要楚国自己修建。
协议驻军数量,也压缩在了两千人,且不能越过海岸线五十里之外。
最重要的是,刘晔强势争取到了,无税贸易港的权力——所有在土垠港进入的楚国货物,楚国必须为商队额退税!
像是粮食的五税一,已经无法满足刘晔。
当然,因为土垠港是楚国控制,也就意味着能从这里流入的,肯定只有礼部同意交易的货品——比如粮食、盐、腌制的海产品,还有奢侈的糖、琉璃、江东锦……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也是刘晔的主要目的——海船!
刘晔要求礼部,将目前甘宁海军中正在服役的主船,也列入可交易品类,并且在两年内,至少交易给魏国其中一艘……
最终也得以如愿!
故而刘晔从礼部官署离开的时候,脸色依旧有些气急的样子,不过心里却有些得意。
只是想到这次和自己“对线”的,是楚国两个年轻人……
刘晔不由得有些心酸——魏国虽然人才济济,魏王自陈留起兵,便爱才惜才,哪怕其间也因为理念原因、魏王本身不成熟的原因,与世家系的人才发生过一些误会,不过总得来说,谁也不能说魏国不重视人才,但是……
和楚国的朝气蓬勃比起来,魏国显然已经落后了一筹。
而且科举制的确立,令楚国将来也能够源源不断的补充“朝气”!
魏国哪怕想要有样学样,也必须先面对来自世家的压力——刘晔是汉室宗亲出身,对科举……没有太大偏见,也并没有太多看好,毕竟后汉本身建立在世家联手合作的基础上。
不过现在刘晔觉得,自己应该向自家大王的想法靠拢,更积极的支持科举。
当然,同时也要注意,和魏国中的世家代表陈群的交流,没必要因此而得罪他们。
最令刘晔心中暗急的是,楚国最被诟病的“弱势”,无非是楚王的天真,既包括政策上的天真、也包括战略上的天真——就像是楚甲、楚弩……
如果是魏国拥有这种军械技术上的优势,绝对会不惜代价的,将这技术优势,转化成真正的战略优势,甚至以战养战一波流,拼一把尝试灭掉辅汉,统一天下、开创新朝!
至于以战养战,将对敌我带来的伤亡?
没有伤亡,哪来的新时代?大乱方可大治!
所以才说楚王很天真,极大的拖累了楚国的发展,甚至令楚国不足为惧,就像是不会拳法,单纯要把自己吃胖的拳师……
然而现在刘晔忽悠有些警觉,仿佛楚国是要先把自己“吃”成巨人,到时会不会拳法又能怎么样?
与此同时,邓芝和步骘也松了口气……
“刘晔不愧是魏国的大鸿胪,不是那么对付啊。”邓芝感叹道。
“没错,刘晔应该也有说客类的谋术,多亏伯苗兄帮我遮掩,才不至于被真的看通透。”步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子山这话就见外,我们是同一期登科,理应好好亲近,一同为大楚出力才是。”邓芝并不居功的说道。
刘晔以为自己的谋术,在谈判中起到作用,却不知道……自己同样在被作用着!
白图也是在半年前才渐渐发现,科举似乎还有自己没料到的作用——谋术觉醒。
科举殿试过去八个多月,登科、尤其是每科前三的士子中,三分之一是之前就有官印,其他是科举后才安排在楚姬处觉醒。
不过无论哪种情况,在科举结束的半年后,这部分取得前三的士子,陆续觉醒了新的谋术——而且都是与他们上榜的科目有关!
像是法正,就新觉醒了三种谋术,诸葛瑾两种,其他人至少一种,而且新觉醒的谋术,必有与自己登榜科举有关的谋术、且专属谋术的比例极高……
步骘作为户科的第二,觉醒了“得寸进尺”——瞬间计算出获利的可增长空间。
符合他在户科题目中,查验账目时,不仅能够挑拣出问题账目,而且能够迅速计算出,何处账目有抬升空间,进而判断出账目背后可能存在的效率问题、亦或是执行着企图心问题的特质!
算是大众型谋术“讨利”的进阶专属形态……
邓芝作为礼科的第二,则是觉醒了“感同我受”——谈判中令对方的感受,强行向自己的立场偏移,立场差距越大,偏移效果越差。
自古以来,“代入对方角度”都是纵横家们说服、劝谏的重要手段,类似“感同身受”的谋术层出不穷,虽然作为专属谋术,不同的谋士觉醒“感同身受”后,效果各有不同,但大体作用方向相似。
如今最明显的“感同身受”拥有者,正是魏国的大鸿胪刘晔……
能够切实的感知到目标的情绪倾向,进而判断出对方的大致态度,来更好触及到对方的可说服点,并且可以用来试探底线。
历史上这是刘晔的优势,也是他的缺陷……
这“优势”令刘晔在代表曹操集团出使的时候,无往不利,不过作为“缺陷”,也造成了刘晔晚景凄凉。
原因是历史上的刘晔,错误的在参与朝政时,也精于以“感同身受”来揣摩明帝曹叡、以及其他同僚的意图。
对自己的“羽毛”的看重,更甚于对魏国政策的关心,没有自己的立场……
也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君王与同僚间也两面三刀,当其他同僚与明帝意见相左时,刘晔私下里会对同僚的想法认同,当着曹叡的面又顺着曹叡的意思,对同僚的想法大加批判。
一开始因为刘晔的话术够高,哪怕当着明帝的面,否定了同僚的观点,私下里也会通过诡辩,令人感觉刘晔支持自己,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服明帝才驳斥。
然而假的真不了,最终刘晔还是翻了车,所作所为被人揭发给了曹叡。
曹叡为了试探刘晔,特地在与刘晔私谈的时候,故意说出自己并不赞同的观点,果然发现每次都支持自己的刘晔,并不是与自己三观相合,而是在揣测自己的意图,故意“蹭”自己的三观!
当然,刘晔作为三朝元老,这也不算是明确的罪状,所以曹叡没有明说什么,只是开始疏远刘晔,这也令刘晔晚年时不得重用,最后积郁成狂……
只能说是成也话术、败也话术,没能适应从使臣到朝中重臣的转化,没有自己的操守,也没有济世安民之心,只想着摇唇鼓舌,以说客的态度来面对朝政,最终被自己的说客属性反噬!
在城姬世界,刘晔的“感同身受”谋术,也有这种倾向——效果奇佳,但却容易在无意中影响到自身。
而邓芝的“感同我受”,算起来应该是变异的“感同身受”,作用完相反,是用自己的立场,潜移默化的同化对方。
如果说“感同身受”是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作出发言,那么“感同我受”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对方、令其对自己“感同身受”。
效果来说,无疑是“感同我受”更霸道,但限制也更多,偏移越大、越困难。
如果不是刘晔的“感同身受”,刚好感知到了邓芝的立场,之后……自己的本能的想要代入,恐怕以刘晔的精神力,即使受到“感同我受”的影响,也不会太明显!
没错,刘晔还没有意识到,两个年轻人其实也已经令他中招,甚至可以说有一半是他自己跳进去的。
的确刘晔探到了楚国的一些底线,但与此同时,步骘和邓芝也并不是躺平被刘晔玩弄。
刘晔离开时,虽然两人一副受到打击的样子,但实际上已经基本也达到了预期。
当然,除了两人本身能力之外,楚国的硬实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本身在面对魏国时,楚国的底气就更足,这不是话术能改变的。
虽然现在楚魏并没有就此达成正式的协议,因为刘晔要向曹操请示,哪怕只是土垠县的很小一部分、沿海的一点点,也不是刘晔能做主同意的,但是刘晔觉得,以自己争取到的条件来说,大王应该八成会同意下来……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