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美滴很,吃饱喝足了...”
“呵呵,咋样?”
“撩咋咧,哈哈哈...”
“嘿嘿,行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
“抽完这根烟,咱们也该进洞了...”
“好...”
幸好小餐馆里没什人,不然准以为我们三个,是从遥远地方来的土鳖呢。
当然,我是毫不在乎了!
至于表哥和老波,恐怕也不怎么当回事儿。
土鳖就土鳖呗,反正咱们没怎么洋气过,偶尔矫揉做作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既然馋嘴的问题解决了,那就得进行下一个项目,即进洞浏览,破一破心中的好奇。
万溶洞的名气,在整个西江县内,那是数一数二的。
即便是压轴的仇池古国,有时候都难以阻挡,其崛起的趋势。
以前经常听人说,旅游是有钱人,才喜欢干的事儿。
年轻的时候,还不怎么认同。
等上了班后,一年到头连回家,都挤不出时间的时候。
我这才明白,原来游玩娱乐,这些属于精神享受的事儿,从来都不是穷人能够体验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年不管去过什么景点,也不管那些景点有多么独特。
在我的眼里,却只是一片虚无,甚至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若不是带着手机,也学着所有人,一起挤着拍了几张照片。
说不定,刚出了景区之后,就会忘记自己曾看到过什么。
或许,这就是穷人与富人,普通人和艺术家的区吧!
正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则属于那种,看起来比较明显的外行。
从开始挤着排队进洞,再到进洞之后,全都整齐划一地,拿出手机一阵狂拍。
也不管什么角度构图,反正看见啥就拍啥,也没有什么美学的标准和规律。
总之,哪里人多就拍哪里,啥玩意儿最大最好看,就拍啥。
甚至于,除了拍照片外,还要打开录像模式,举着手机转个几圈。
扎扎实实地记录一下,此次出行的所有轨迹。
拍山拍水,拍洞拍人流。
再或者,有谁争嘴吵架,以及唱歌跳舞,有表演才艺的话,那就最更好玩儿了,简直比景区本身还要精彩。
一切的所见所闻都要记录下来,不然的话,会感觉缺点什么精髓似的,变得索然无味。
不过,说句良心话,万溶洞的爆红,是有绝对的道理的。
单就划船进洞的这一方式,就已经打败了,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景点。
进洞之后,便会发现万字非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个溶洞天生地养,除了必要的通行设施之外,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
洞内四通八达,水流清澈见底,鱼影游动,令人十分惊叹。
坐在小船之上,虽不能见天流云,亦不能听风吹沙,却可以倒观石林,俯身喂鱼。
正所谓一步一景,转身入画,水波荡漾,曲折离奇,奇幻异常。
还有,洞里的彩灯配置,亦是十分用心。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之外皆为山水之色,完全不像洞里乾坤,更像是一片光怪陆离的奇妙世界。
直叫人目不暇接,视线几乎就跟不上,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变幻的速度。
仅是转瞬之间,眼前又是一派别的模样。
始终站在小船上,我忙着四面拍摄,两只手左右不停地互换。
饶是如此,亦将两只胳膊举得僵了,两只腿和脖子,也像生了锈,半天恢复不过来。
表哥和老波也是如此,也不说话,也不惊呼。
只听得手机咔咔的响,就像两个移动摄影机一样。
我们从进去,再到出来,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
这让很我怀疑,山里面都是空的。
因为出口,离得进口很远,几乎贯穿了整个山脉。
从溶洞出来后,我们三个也不讨论美景,而是先点一支烟过把瘾。
等深深地吸上一口之后,这才边走边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居然能造化出,如此完美的天然洞穴。
直至我们开着车,再次上了路,感叹与赞美依旧不曾断绝,反而更多的是流连忘返,依依不舍。
当然,说依依不舍倒有点假了,但开心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回上路,我倒没有睡觉,而是惋惜没有搞一台无人机玩玩。
尤其像去八奇峰,和仇池山这种,以自然山石为景观的地方。
有了无人机的话,完全就像有了,上帝之眼一样得劲儿。
不仅可以自己看,而且还能从高空的角度拍摄下来,用最直观的方式,亲近大自然。
“嗯,我也突然发现,以后要去长途旅游的话,最好是开个房车,再带上无人机,那简直就完美了!”
“若是再备好一些户外用品,比如帐篷和露营的东西,那才过瘾呢...”
“哈哈,我也非常向往啊...”
“嘿嘿,那就努力吧...”
本来,我以为自己能坚持到八奇峰下,却还是在临了的时候,又一次睡着了。
倒也不是有多困,而是身体的条件反射,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已经无法纠正回来。
醒来的时候,我们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肚子也也开始咕咕叫起来。
它丝毫不曾因为睡觉的问题,而耽搁了一点的消化。
这倒也很符合旅游人的特征,一天除了走路之前,精力和注意力则全在吃事食之上。
何况,我们早上吃的洋芋搅团,算不得什么主食,好吃但不抗饿。
因此,还是老规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上山进洞之前,先填饱肚子才是正经。
这一次,表哥带我们吃的是,远近闻名的的臊子面。
正好时间也近两点,确实该吃午饭了。
这时候能吃上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臊子面,俨然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果然,当咬下了一口之后,我便被这碗面彻底征服。
臊子汤酸辣可口,纯手工擀的面条,劲道爽滑有弹性,咀嚼之间,口齿生香,叫人舍不得下咽。
说实话,别家的臊子面和其他的面条,曾吃过的也不少,却没一个能做到,将面条与臊子融合得这般完美。
也怪不得表哥记忆犹新,非要带我们来这里。
原来是深山藏麒麟,路边有神手。
不过,这家面馆不大,比早上吃的那家洋芋搅团的店铺,还要小很多。
老板是两口子,很朴实,很普通,也很奇怪。
他们将面馆开在山脚下,远离了城市,有一种别样的恬静与浪漫。
我们聊了一会儿后,老板才说,面条之所以好吃,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家种的麦子磨成的面粉。
以及臊子汤里,所有能用到的材料,包括肉和蔬菜,都是自己家的。
至于,制作的秘方,却并没有多少奇特之处。
只是他们两口子,在那些漫长的时光里,经年累月积攒的经验而已。
能与老板两口子聊上一会儿,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倒是上不上山看风景,已然变得不怎么重要。
之后也确实如此,我们开车直达山顶,除了远远地能看到八座山峰外,并未见到什么奇妙之处。
唯一可观看的,仅是建在山顶之上一座寺庙。
遗憾的是,寺庙看着有些残破,四处都是修葺的痕迹,明显还没有完工开放。
“哎...去年我们来的时候,还开着呢?”
见寺庙的大门紧闭,表哥有些懊丧。
但也不妨我们拿出手机,继续拍天拍山,以及拍一拍寺庙的红墙碧瓦。
接着,我们直转车头,又一路杀到了县城,并又巧合地吃了一碗面皮子。
随后这才出城,一下子开到了仇池山上。
开始上山的时候,我才又醒了过来。
因为这连续不断的盘旋路,实在让人没法睡觉。
不仅没法睡觉,甚至就连坐着,都需要使劲拉好扶手。
不然稍不注意,一个大的急转弯,就能将人甩到一边儿去。
如此左右盘旋,不断攀升了足足半个小时后,我们才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后,我发现这里倒不像是山顶,更像一片面积不小的塬。
在这片塬的边缘上,四四方方,还有一圈断壁残垣,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遗留下来的。
仇池山,自古有名,传说正是人皇伏羲的出生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杨氏又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仇池古国,史书有载,千古可寻。
站在古城的遗址上方,我并没有多少感想,只觉得有些可惜。
这里尽管修通了路,却任由遗迹泯灭。
虽有庙宇,但看香火也似乎一般。
至于文物古迹,也不知还存了几个。
跟着表哥的步伐,我们沿着新修的村路,缓缓进入了塬上唯一的村庄。
这个村庄与所有建在山上的村落一样,房屋零零散散,道路曲曲折折。
不过,可能也是受到文化的滋养,整个村子建设的十分洋气,比一般的村庄要好的多。
村庄里的饭馆、农家乐也不少,以及一些娱乐设施,似乎生意也还不错。
我和老波跟着表哥一直前行,直到站在一座老庙的面前,这才停住了脚步。
这座庙叫做始祖庙,建在整个塬的最高、最险的地方。
表哥说,其实整个山顶,完全像一艘巨大的木舟,这艘木舟四面临渊,雄踞众山之上。
宛如漂泊于万山之海,激荡在绿色世界,守望神州,俯瞰天下。
始祖庙,就建在这艘巨舟的船艄之上,南面世外桃源,北靠万丈深渊,临崖绝壁,遗世独立。
“走,去吃羊羔肉...”
“好...”
站在始祖庙外许久,除了惊叹深渊悬崖,我心里并无多少波澜。
反倒耳边似乎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吟唱,和古人战斗呼喊的吼声。
旧城古国已如黄土,新村桃花伊始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