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85章 仲由一诺敌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前481年,孔子71岁。

孔子已经作出停止修编《春秋》及六艺了,孔门弟子虽仍旧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但孔子门下如今高手云集,卜商、端木赐等都可以代师讲学。

孔子,按理可以安享晚年,度过他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但孔子总是忧心冲冲,这些日子,他总想起那头死去的麒麟。自己被世人誉为圣人,在鲁国更是被国君尊为国老,麒麟难道是为自己而来?

大周王朝自武王分封以来,从未有麒麟这样的瑞兽出现在中原,礼崩乐坏的中原,已经不可能再有麒麟光顾,麒麟早就属于中原之外的瑞兽了。

但是,麒麟居然光顾了鲁国,并非是鲁国出了明君,并非鲁国推行了仁政,麒麟现身,唯一的解释应该就是鲁国出了大圣贤!

孔子相信,承担这个大圣贤责任的,应该就是自己。孔丘,孔仲尼!

多么祥瑞的一件大喜事啊,这意味着自己的努力方向一直没有错,复兴周礼,推行儒学,强化君权,实施仁政!

但是,麒麟居然死了,一出现就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吾道终矣!

孔子喃喃自语着,他相信麒麟现世,就是给自己一个警醒:你的理想是好的,也为之而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你的志向太过于高大上,完全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了。

吾道终矣!

既然如此,那我又何必执着?

不再修编六艺了,也不再过问朝政了,什么国老不国老的,就请你们那些当官的,别来打扰我老孔了。

俺老孔,真心累了。这个春秋江湖,反正已经很乱了,但只要不乱得过分,或者说礼不要崩得过分,乐不要坏得过分,那俺老孔也就不要去关心了。

春秋江湖的乱象,无处不在,孔子也确实不想关心,如这个小邾国的事。

公元前481年春,小邾国有一个叫公子射的大夫,看着这个危机四伏的春秋江湖,感觉自己家的小邾国绝对没有长治久安的可能,决心找一根牢固的大腿抱抱。

这根牢靠的大腿,公子射认定是鲁国。

于是,公子射向全世界高调宣布:本公子从此加入鲁国国籍,成为一名光荣的鲁国人喽。

鲁国得讯后大喜,这真是天上掉大馅饼了,因为这位公子射作为小邾国公族大夫,自己有一块相当肥沃的封邑:句绎。

句绎,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老早将周礼规定的大夫无外交给抛到九宵云外了。一国大夫不但可以私自结交外国朋友,甚至还经常发生大夫带着自己的封邑投靠外国的情况。

这其实就是变相叛逃,甚至连变相这个词都不用,直接就是叛国行为。

鲁国确实很高兴,而且执政上卿季孙肥甚至认为,这正是今年年初鲁国境内出现了麒麟这样的祥瑞后,鲁国得到的第一桩实实惠惠的大好事。

根据当时惯例,公子射带着句绎投靠鲁国,鲁国必须派人与公子射订立一个盟约,向天帝神灵盟誓,如今后咱公子射就老老实实做鲁国人,绝对不会出尔反尔,再带着这块封地回到小邾国,也不会再去其他外国。

鲁国保证,绝对不会亏待他,给予鲁国大夫地位,仍旧将句绎封给公子射等。

但公子射听说鲁国正安排与自己盟誓,立即派人亮明自己的态度:这个太麻烦了,你们只要派子路先生来一趟,跟我作个口头约定就是,根本勿需盟誓。

这几个意思?

子路,即孔子高徒仲由。公子射的意思很显白:整个鲁国,子路先生这样的人是最讲信用的,只要他肯出面跟我作个口头约定,就省去了盟誓这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牺牲的程序。

想当年,齐国侵略鲁国,鲁国向齐国贿赂国宝岑鼎。当时齐国国君齐桓公担心被鲁国人骗了,就对鲁国讲,要求鲁国大贤柳下惠出个面,亲口说一声这鼎是真的,那齐国就收了鼎,退兵。

这故事我们前面讲柳下惠时讲了,当时鲁国给齐国的确实是个赝品,大家都希望柳下惠站在鲁国的国家利益高度上,对齐国人讲一声这是真品。

结果柳下惠认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信用是至上的,坚决不肯说假话。最终,鲁国不得已只好向齐国献上真品岑鼎。

也正因为如此,柳下惠就成了守信的典型,其个人信用,甚至超过了一个国家的信用。

这样的人,如今已出现了,那就是孔子高徒仲由,子路先生。

为何公子射认为仲由出马,就可以省略盟誓?

因为仲由为人忠信果决,做事雷厉风行,一言九鼎,从来不毁约不弃诺,答应的事,肯定会做到!

孔子曾说过,在审理刑狱案件时,往往既要有原告的陈述,也要有被告的供词,这两者都有了才能断案。

但如果是仲由为当事人,那判官只需要凭仲由单方面的陈述,就可以结案。

孔子曰:子路无宿诺。

宿诺,即拖着不兑现的承诺。

季孙肥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去请仲由。

仲由在哪里?此时的仲由并不在鲁国,他在卫国担任着卫国执政上卿孔圉的家宰哩。

仲由听说鲁国来人请他去一趟小邾国与那个叫什么公子射的搞个君子协定,当场就表示了拒绝。

鲁使很纳闷,对仲由道:“子路先生言必信,行必果,故人家宁可相信先生一言而不信大国之盟誓。

这正彰显了先生之高义,于您无半点损失,且又是为祖国效力,您为何不走一趟呢?”

仲由严肃道:“我当然愿为国效力,如果是小邾国与鲁国爆发了战争,鲁国征召我,哪怕明知战场沙场,我也一定视死如归,奉命出征。

但是,那个叫公子射的鸟人,做出的是背叛自己国家的事,其卑劣行径令人不齿,我怎么可能遂其所愿?

一旦我答应他的请求,那就是变相支持他的叛国行为,这是不正义的,我这样的孔门弟子,是坚决不干的。”

这就是仲由“一诺敌国”的典故。

其实,仲由守信践诺是一回事,这种级别的大事,不能随便去沾又是一回事。

在卫国已经多年的子路,对卫国曾发生过利用人家信用而令人家遭受灭顶之灾的事。

想当年,卫国先君卫献公被执政上卿孙林父驱逐出境,卫献公暗中联络了卫国卿大夫宁喜,承诺给宁喜种种好处,希望宁喜帮助他回国。

宁喜对卫献公说,如果您能让您的兄弟公子鱄出来作个证,那我就帮您。

宁喜的意思,就是卫献公这种人不讲诚信,因此才会落得个被驱逐出国的下场。因此,卫献公的承诺不可信,除非公子鱄来作证。

当时,公子鱄被认为是卫国最讲信义的。

于是,卫献公去找公子鱄商量,但公子鱄认为你国君哥哥确实不可信,居然不愿意帮忙。

卫献公实在无辙了,就去找公子鱄的母亲、也即自己的庶母求情。

经不住卫献公的苦苦哀求,公子鱄母亲就要求公子鱄帮一把卫献公。

公子鱄无奈,只好在宁喜面前替卫献公说了话。于是,卫献公得到了宁喜的倾力相助,终于顺利回国。

但回了国的卫献公非但没有兑现其给予宁喜的承诺,反而杀了宁喜。

公子鱄悲愤不已,觉得是自己害了宁喜,无脸再生活在卫国了,只好流亡去了晋国,最后老死于晋国。

这段历史,仲由很清楚。而那个小邾国的公子射,既然能叛国,那就是违背了当初受封赏土地时对国君的承诺,绝非是守信之人。

今天帮他说了话,那以后一旦公子射背叛鲁国,那自己岂不是摊上了事?

仲由这样的孔门高徒,怎么可能做蠢事?

使者回报季孙肥,季孙肥越想越觉得仲由所言有道理,这种人既能背叛小邾国,那也极有可能将来背叛鲁国。

既然是你小子自个要投靠鲁国,那就来投靠好了,鲁国又何必为你搞毛线盟誓?

鲁国最终的决定是不搞盟誓,也不用仲由出来作保,你爱来不来。

公子射无奈,最后,只能灰溜溜到了鲁国。史料记载,公子射带着封邑句绎逃亡到了鲁国。

后来这个公子射怎么样了?不怎么样,从此湮没于春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