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地区作为拱卫京畿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在历朝历代中,一直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但是其历史沿革,确是比较复杂的。
正经八百的说,清朝设立这一职位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入关初期,还是那句老话,清承明制,直隶地区是个散装的地方。
顺治也照例,在北方这块不算太大的地方上,分别设置了顺天巡抚、天津巡抚、保定巡抚、宣府巡抚。
但是终究是由于明清两个朝代,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所以在这个官职上进行改变,几乎就是必然。
明朝面临的头号敌人,就是外患。
无论是从宣大方向进攻的蒙古人,还是从关宁锦防线进攻的满族人,都处在首都北方地区。
所以明朝皇帝见这些地方,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分别设置巡抚,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牧民,而是为了军事战略。
所以这些巡抚的全称都比较有意思,比如顺天巡抚,其全称为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
再以保定巡抚为例,看似位置比较靠南,甚至都在北平城的南边。
但是,实际上保定巡抚的全称是,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
实则除了紫金关之外,还同时兼管提督倒马关和龙泉关。
紫金关和倒马关就不用细说了,作为长城内三关之二,和居庸关一起,整体巩固北方防线。
龙泉关也是从山西穿越太行山,抵达河北地区的重要关口。
这么说吧,如果北方势力选择绕开宣化,从山西北部的大同突破之后,继续南下。
然后东出到河北地区,从北平的南部进攻,龙泉关绝对是最优的选择。
再往南去,就有点太深入,一旦被切断后路,基本就等于全军覆没。
如果还是选择比较靠北的北三陉,太靠近北平,几乎等于没有绕行。
但是等到清朝的时候,首要的矛盾发生了变化,从军事为主变为行政为主。
所以在分开设置之后,陆续撤销建制,到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改保定巡抚为直隶巡抚。
等到雍正二年的时候,撤销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从此成为定制。
这位北方地区的行政最高长官办公地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真定到大名,再到保定。
其实顺天府和直隶巡抚的管辖范围,一直存在着模糊地带。
按照扩权之后的顺天府来说,其所辖范围,已经不仅限于大兴宛平两县。
在康熙十五年的时候,新增了昌平等十九州县,这个面积不可谓不大。
但是,同样也带来了问题。
顺天府尹和直隶巡抚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都是中央直管的领导干部。
所以,在京城的城垣之内归顺天府领导,直隶巡抚也好,后来的总督也罢,都无权过问。
城垣之外,由两机构共管,进行双重领导。
因此李光地这个职位,不可谓不重要。
对于四哥的担心,胤禵其实非常能够理解。
作为皇帝的康熙,对于有继承权的皇子和朝廷重要大臣之间的来往,总是不放心的。
更何况这个大臣还掌握着,围绕京城的最大一片土地。
想要私下里串通,培养一些人手之类的,然后倒逼京城,简直是易如反掌。
对于李光地而言,同样也是出于类似的顾虑。
作为一个汉臣,已经干到了天下第一巡抚的位置上。
只要不出什么大问题,接下来就是回京出任六部尚书,等着入阁就可以了。
况且已经完成了永定河的全部工程,已经没有再次证明自己的必要了。
对于和胤禵搅和在一起,趟这趟没有什么好处的浑水,实在是亏本的买卖。
不过胤禵最大的信心也同样来源于此。
现在是登基四十年的康熙,而非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之后的康熙。
对于自身的安全感,还是比较充足的。
而且目前最大的担忧和削权对象,是太子胤礽,其他的皇子暂时还排不上号。
所以胤禵有信心在提出利益方案,同时保证不触及皇权的情况下,取得康熙的认可。
目前最大的问题,反而在时任直隶巡抚李光地的身上。
这个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
估摸着,还是得抽时间去找找陈廷敬这只老狐狸,他应该比较清楚李光地的底细。
心中有了成算之后,胤禵道:“四哥放心吧,皇阿玛这一关,说是难以通过,实际上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毕竟咱们也是出于公心,为了朝廷的社稷出力,皇阿玛会支持的。”
胤禛颔首道:“你心中又成算就行,我这也不过是提点你一句。”
笑着点点头之后,胤禵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咱们兄弟之间,就应该是有事儿多商量,避免出错。”
停了一下之后,胤禵继续道:“目前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李光地李大人。”
“就目前他的仕途和政绩来看,升官是肯定够用了,所以不一定愿意掺和进来。”
站起身来,沉吟了一下,胤禛道:“十四弟,这要是想打动一个人真心出力的话,肯定是要让其有所得,不然的话就只能让皇阿玛下旨了。”
胤禵摇了摇头,道:“这事儿,恐怕是皇阿玛下旨也不一定有用。”
“轨道运输系统是一个新项目,除了咱们没有人能有把握一定保证成功。”
“所以皇阿玛就算是下旨,也没有办法直接设定考核目标。”
“而且,我也不认为皇阿玛会因为,李光地不全力支持这件事情,就将其撤职查办。”
“因此没有考核体系的命令,几乎都等同于一张废纸,没得用。”
听完分析之后,胤禛皱了皱眉头,道:“那就没有办法了,只能投其所好,看看咱们这位李大人是怎么想的了。”
略微思考了一下,补充道:“人生一世,无外乎名利二字,倒是可以从这上面下下功夫。”
“利的话,估计没戏,只剩下名了。”
胤禵道:“暂时也只能如此了,回头找机会再问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四哥,咱们确实应当加强这些大臣的重用程度。”
“同时多给提供一些机会,然他们有机会冒头。”
“要是治理朝政,处理这些繁杂事务,全都依靠满人的话,社稷迟早要动荡。”
“况且这样也非常不利于咱们的赚银子大计。”
没错,胤禵有开始潜移默化的忽悠战略了。
其实这也算是先知者的一种优势,提前做出预判,然后让历史的发展来证明。
从而不断地树立和加强在对方心中的信任,一直到对方开始无条件的信任你。
到时候,基本上也就相当于可以当家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