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第185章 女真人的干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成梁的大军非常果断的撤军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既然连云彩都没带,当然也没有带走努尔哈赤兄弟,以及布库录。

不带走布库录倒是正常的,这位老兄现在已经是图伦城的城主了,有自己的地盘在,就算再怎么巴结大明,也不至于放弃老巢天天跟在李成梁屁股后面吹牛拍马。

但不带走努尔哈赤兄弟就有些奇怪,因为他们兄弟二人是万历三年李成梁攻打王杲胜利之后的战俘,虽然因为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改投李成梁,从此依附大明的缘故,努尔哈赤兄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甚至逐渐还混成了李成梁的一大批马夫之一,哦,应该是之二。

然而理论上来说,他们的战俘身份并没有变化,用此时大明的习惯称呼应该叫做“降奴”。

降奴,显而易见是没有人身自主权的,但李成梁这一走却没有带他们走,甚至也没撂下什么话,给出什么交待,这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以目前大明以及李成梁本人在辽东地区的威望,降奴如果不幸变成逃奴,后果显而易见是很严重的。

所以现在舒尔哈齐很着急,一个劲的抱怨自家阿浑努尔哈赤:“阿浑,这可怎么办啊,咱们不过是去问问情况,现在大爷恼了,不带咱们走了,那咱们不就变成逃奴了吗?逃奴的下场可惨得很呐,要是被抓住……”

[注:阿浑,满语哥哥之意;大爷,是当时辽东很多人称呼李成梁的恭维词,尼堪外兰也这么称呼他。]

“你着什么急?”努尔哈赤虽然今年也才二十四岁(虚岁),但显然远比弟弟沉得住气,闻言皱眉道:“大爷的意思明摆着,玛法和阿玛不在了,让咱们回去继承部族。”

“是吗?”舒尔哈齐有些迟疑:“别是阿浑自己瞎猜的吧?”

努尔哈赤不答,反而道:“窦,你觉得尼堪外兰这厮是不是该死?”

窦,是满语弟弟的意思。

舒尔哈齐迟疑了一下,道:“尼堪外兰这家伙话多嘴碎是肯定的,但要说他故意陷害玛法和阿玛,我觉得应该不至于,尼堪(汉人)说的话恐怕不太真。”

努尔哈赤摇头道:“不,尼堪外兰就是该死,也一定要死。”

舒尔哈齐顿时愕然,问道:“就因为他建议明军攻城?可尼堪说玛法和阿玛先是被阿海给抓了起来,后来明军破城之后没分辨出来,这才误杀的。这样说来,尼堪外兰虽然有罪,却也罪不至死,毕竟动手的是明军……”

“若是明军,你我兄弟这仇还报得了吗?”努尔哈赤冷冷地道:“这错,就错在尼堪外兰一个人身上,我们回去之后就要想法子报仇,必须得杀了他,才能重振我爱新觉罗家的声威!”

“回去?回哪儿?”舒尔哈齐苦笑道:“阿浑,没有大明的都督敕书,咱们连赫图阿拉都回不了的。”

这是个问题,努尔哈赤想了想,道:“既如此,我们先去叶赫,叶赫二位贝勒清佳砮、杨吉砮皆是当世人杰,而且志向高远,一定能看出帮助你我兄弟二人对他们的好处。”

舒尔哈齐想了想,道:“叶赫二贝勒的确是有志向的人,但他们跟哈达部王台都督关系恶劣,前次咱们在大爷帐下时不是还听明军众将分析,说二奴(明人对叶赫二贝勒的称谓,因为他们的名字第三字读音)日渐跋扈,而王台年老,恐今明两年之内,叶赫、哈达便可能交兵吗?我兄弟此时投叶赫,恐怕会被人当刀使。”

努尔哈赤冷笑道:“要用我为刀,总得给我些本钱,你我兄弟虽然虎落平阳,毕竟是建州左卫有数的人家,乃是猛哥帖木儿的嫡亲后裔(没说错,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五世祖)。”

舒尔哈齐正要接口,谁知努尔哈赤还没说完,顿了一顿又继续道:“再说,正因为叶赫与哈达很可能马上要交兵,我兄弟二人去了叶赫,才不至于被留在叶赫,不得返回。”

舒尔哈齐微微一怔,问道:“阿浑,这是为何?”

“窦,你想想,咱们兄弟留在叶赫,在这一战之中的作用能有多大?”努尔哈赤问道。

舒尔哈齐皱眉道:“那不好说,咱们跟着大爷打仗也有七八年了,我自觉学了不少东西,想必阿浑也是如此。既然这样,倘若叶赫二位贝勒肯使我兄弟带兵,以叶赫现有的实力,没准真能拿下哈达。”

努尔哈赤呵呵一笑:“说得是,可是你觉得叶赫二位贝勒能大方到这般地步吗?”

“那不能,肯定不能。”舒尔哈齐撇撇嘴:“谁肯把自家的部曲拿去给外人率领?”

“那就是了。”努尔哈赤微微一笑:“所以,咱们在叶赫不过是两个外人,对他们而言,顶多是有些勇力,但两个人再如何有勇力,对于一场大战而言也微不足道,不会被他们放在心上的。”

舒尔哈齐渐渐明白过来,问道:“阿浑的意思是,叶赫二位贝勒会送咱们回赫图阿拉?”

“没错,不仅会把咱们送回赫图阿拉,而且应该还会送一些东西给咱们,譬如兵甲、马匹之类。”

“会送敕书吗?”舒尔哈齐马上问道:“没有敕书,咱们回去也得穷死。”

努尔哈赤脸色有些垮了下来,叹息一声,摇头道:“敕书就别指望了,女真各部谁不把敕书看得紧紧的,为了几张敕书打起来的仗还少吗?别的不说,叶赫现在要和哈达开战,还不是因为叶赫觉得哈达部现在的实力已经配不上他们手里拥有的敕书数量了?”

舒尔哈齐的神情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叹道:“可是咱们手里没有敕书,将来可怎么活?总不能就靠打猎捞鱼活下去吧?”

努尔哈赤想了想,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咱们先得了叶赫二位贝勒的承认,然后再去和尼堪交涉,最好能直接找到大爷,先拿玛法和阿玛的惨死说事,然后求个情、服个软,想法子让大爷给咱们一些敕书……”

舒尔哈齐想了想,点头道:“这倒是个法子,大爷的门路要是能走通,敕书就好办了,咱们将来的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两人就此说定,放着近在咫尺的尼堪外兰不去报仇,直截了当往北投叶赫去了。

不过,他们提到的敕书问题,这里得说一说,非常重要。

大明初期对女真的大力招抚,并在女真地区建立建州卫、毛怜卫等羁縻卫所制度,对女真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

在这种政策之下,管理女真各部的地方官员虽然身为女真各部首领,也在政治上接受大明的册封,如诰敕(即委任状)、官印和冠带袭衣的颁发等代表朝廷的委任措施。

这其中,在女真与大明的关系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诰敕,也就是所谓的“敕书”,它的关键在于其“凭证”作用,既是朝廷中枢对地方官员官职及其等级的授予凭证,也是女真向朝廷定期朝贡和受赏的凭证,是身份地位和贸易进出双重的重要证明,敕书的存在也是与朝鲜相比较之下,女真与大明贸易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大明对于敕书地位的正式规定始于正统时期,“上是其言,乃敕辽东等处总兵等官,今后外夷来朝者,止许二、三人或四、五人,非有印信公文,毋辄令入境”。

在女真与大明的朝贡贸易和马市贸易中,都需要“敕书”作为进京和入市的重要凭证,入关和进入马市时,要将敕书及进贡物品或贸易产品交由相关的官员进行査验。

由此可见,敕书不仅代表着大明朝廷的绝对政治权力,也和经济问题紧密相关,并为女真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事崛起起了重要的作用——你有敕书,你才能和大明进行贸易,而且由于每一张敕书限定交易人数为“止许二、三人或四、五人”,所以拥有的这类敕书越多,能进行贸易的额度也就越大。

其实,大明方面一开始使用敕书,其目的和作用更偏向于政治方面。敕书最直接的功能是册封地方官员,“赐敕书,各统分部”,换句话说是朝廷对地方官职的赋予,官员又是政治权力的掌控者,所以大明对女真颁布敕书,也就是从政治上明确确立了君臣、主从的关系,将女真划入大明的政治势力范围之内,并规定其进京朝贡的义务。

当然,这种义务也带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制性。

可以说,明初确立并在后金建立前一直沿用的以敕书为凭证的朝贡和马市贸易,是大明用以控制并使女真臣服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敕书则是这种手段的证明。

但大明看重的是政治,而女真人更看重的却恐怕是其经济利益。

当然,也不是说女真人不看重政治方面的作用,实际上大明对女真各部招抚后,以颁发敕书的形式对管理女真的地方官员加以任命,这种带有仪式感的凭证,标志着之前作为游牧民族的女真开始出现官僚阶级。

职位的世袭会逐渐使得掌握管理职权的上层阶级在经济上也超越平民,并世代累积财富,在本来颇为原始的女真社会逐渐出现“私有财产”的概念和形成趋于稳定的贫富分化。

换句话说,敕书的颁布加速了女真社会的等级差别,这种明显的等级差别和私有制度,也是女真社会向封建化转变的表现之一。

后世有人觉得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多么了不起,其实他搞出八旗制度完全合情合理——大明的敕书制度给他打好了基础。

实际上他只是顺势把潜规则摆上了台面:这个旗是我的,那个旗是你的,大家都是半奴隶半封建制度中的上层统治阶级——这不就是延续了大明敕书制度?

然而政治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而经济影响则是更具有时效性的。

敕书是女真各部进京朝贡和进出马市的关键信物,这也是区别于其它贸易的最明显特点,掌握敕书后的女真人,凭借朝贡和马市的存在,逐渐不再单纯依赖于原始渔猎经济,而是学会了利用渔猎经济的产物,与大明等进行贸易,以此得到生存乃至于扩张所需的物品。

这种过程既反过来保障了渔猎经济继续维持的动力,也扩展和壮大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如人口的增长、社会需求的增加等,当女真简单的社会组织凭借渔猎和贸易无法满足自身发展,就相应地滋生了更多的掠夺行为——不管是王杲当年的寇边抢掠大明民间,还是努尔哈赤口中即将爆发的叶赫、哈达之战,都是这种情况。

女真以敕书支撑的多种经济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大明严令禁止的铁器、大明封赐的种子和耕牛等,也被以各种正规或者不正规的手段传入女真。

实际上在当下,农耕生产已经在女真各部中被广泛应用,农耕经济的带动下,越是离大明边境近的女真部落,越是迅速地利用以敕书进入京城和马市的机会发展自身的手工业,如织布、盐业、制陶、冶铁等,对军事实力也有相当大的助力。

所以可以说,敕书在经济上的作用对女真的吸引力更大。

正是因为敕书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拥有敕书也就拥有了通过贸易增加财富和各项实力的机会,因此在女真各部崛起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对敕书的激烈争夺。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大明的敕书怎么发?发多少?如何分配?

理论上来说,既然是敕书,那这些事当然都是由皇帝决定。

但这只是理论,实际上皇帝可能连女真那些乱七八糟的部落名都记不清,他怎么知道该给谁发、发多少?

所以,皇帝得靠边臣、边帅的建议来发放敕书。而辽东这地方偏偏拥有一定的特殊性:边臣来这里一般干几年就走了,而边帅边将则多半都是当地人,对女真人内部的形势、实力等更加了解。

等到了李成梁镇辽之后,他这辽东总兵一干就是十几年过去了,打赢了无数大仗小仗,在辽东的声望一时无两,敕书既然本来就是控制女真的手段,那敕书怎么发,还能不问问他吗?

所以现在的实情就是,理论上发给女真的敕书是皇帝掌握,实际上是以蓟辽总督、辽东巡抚和辽东总兵的建议为准,而鉴于辽东的特殊性,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在很多时候又会以李成梁的意思为主要参考。

因此,李成梁实际上是整个女真的干爹!

为何不论尼堪外兰还是努尔哈赤,都下意识称呼李成梁“大爷”?

因为李成梁对于女真人而言,真的就是大爷!

----------

昨天看到一条书评,大意大概是古勒寨之战拖慢了节奏,解释一下:古勒寨之战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如杨元、祖承训、李平胡、李如梅等,都是平定壬辰倭乱之战中的重要人物,我得提前让他们出场露个脸,并且表现一下性格特点。类似的“为十年后做铺垫”,前文中已经搞过很多次了,坑也基本都填了。所以不要急,我没有瞎写一些没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