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二十四章 新北京选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四章新北京城选址北京城遥遥在望了。何夕勒马,坐下坐骑长嘶一声。心中暗道:“北京城,久违了。”何夕并不是没有来过北京,但是之前,何夕来的是北平。而现在是北京。何夕有一种见证历史的宿命之感。何夕来到北京之后,就见到了申国公邓镇。邓镇自然不能老一代国公相比,但是好歹是一个国公,又奉命来调查秦王之死,在太子离开北京之后,就临时接管了北京军政事务。何夕也明白,北京之重要,朱元璋不可能全部交给一个人。军权这一块,何夕就不要想染指了。定然是邓镇负责。好在那种大规模出击的战事,几十万大军一起出动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了。何夕也很明白自己的位置,虽然有兵部尚书的加衔。但问题是,就是真的兵部尚书也不能在一个国公面前有什么地位,不要说一个加衔兵部尚书。这个官职是用来统领大军后勤,甚至督造北京城的。毕竟,在北京城这么大的营造工程中,定然会动用很多卫所军。甚至十几万之多。自然要有一个身份。邓镇很谨慎见了何夕之后,两个很快达成分工了。军事上的日常事务,邓镇说了算。包括军中的人事权等等。而重大决策,必须让何夕知道。比如对蒙古用兵。决计不能单独行动。同样。民政上的一切事务,邓镇不管。需要邓镇配合的事情,也必须通知邓镇才行。比如,营造北京城,需要动用大量军队,必须要邓镇点头之后才能动用军队。两人还是比较有默契。邓镇与何夕的资历都是很浅薄。邓镇谨小慎微,不敢出错。而何夕更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也不愿意树敌。于是两个人一番谈话下来,划定了自己的权力范围。何夕就立即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召见北京的文官,询问新北京城的进度如何?也是因为何夕并不想在北京久留。他需要回一趟辽东,辽东才是他的根基所在,他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去。有很多事情都是要处理的。但是北京这里的事情,总是要处理一下的。何夕本来想从太子那里得到一些消息。但是太子的情况并不是太好的。“这么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北京城的选址了。”何夕问道。下面的官员纷纷点头,其中一个老者说道:“正是。殿下遍访术士,踏遍北京府附近,圈定了几个地方,只是地方不确定,下一步都不能做。”何夕说道:“好。那就先做这一件事情吧。”------何夕最终选定的地方,不是别的地方。而是通州以东,香河县以北。北运河与潮河之间的一块地方。此地承燕山之余绪,地势较高。不会有水患。更是在两河之间,而且相距并不远,可以引两河之水为用。运河在西,物资可以通过运河直接到京师。北边不远就是遵化。有遵化之铁厂,东南方向,就是天津。东迁百余里。就地势上来看,要比北京要开阔许多。就是有一点,那就是虽然说这里相对较高。但是地势上,比不上北京城。不过,不说别的,单单水路直通北京。就是北京城远远比不上的。不过选定之后,才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且何夕选定之后,还要上奏朝廷,让朝廷决断。不过,何夕估计几乎不可能被否决了。毕竟朱元璋也不大可能从南京到北京亲自选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方要看。何夕首先要看的是遵化铁厂。遵化铁厂已经被罢了。说起来,也是何夕到来的蝴蝶效应。何夕在大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冶铁业。从而让太平铁业产量大增,从而让官府罢去了全天下铁业。而遵化铁厂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即便如此,遵化铁厂还是有基础的。能成为北京附近最大的钢铁联合体。也是代表中枢镇压各地的要害。何夕自然要看看。其次就是运河了。修建北京城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地无数物资汇集在北京城。既然已经能让运河直通北京城下,那么运河,就是要修缮了。这一条河是郭守敬修的。徐达北伐的时候,进行过修缮。但也仅仅是修缮。而今这么大的运输量。特别是需要从天津港直接进入运河。天津段的海河一直很窄很浅。窄是因为,九条河汇集到一处,天津段的海河自然不算宽。而且,这是海河上游有很多河流都是浊流,也就是如黄河一样,有很多泥沙。随着河水冲到了天津河道之中。如果不清淤的话,时间长了。就会堵塞。而之前天津这一段河道,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河本身,故而二十多年都没有怎么清理过了。这都需要建都前的准备工作。做完这一切后。何夕才有时间回辽东一趟。------何夕从天津出海,不过数日,就到了营口。营口比之前更加繁华。刘璟,杨士奇,吴高等人都已经到了。如何迎接就不必说了。一行人坐定之后,何夕说道:“最近辽东怎么样了?”刘璟说道:“请大人放心,今年修建河渠一千多里。开水田万顷,辽河内外都将是稻香之地。”随即源源不断地将农业上的进步说了出来。一句话。在辽东已经有一点工业反哺农业的感觉了。很多新工具,都应用于农业。大量土地被开垦,大量河渠被开辟。可以说,元代辽东全盛时候的田亩都已经开垦得差不多了。粮食自给自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不过,因为辽东有大量的军队。还要供应,两地军需,粮食已经在很紧张的状态下。如果去掉军队负担,辽东就已经是产粮大省了。何夕这个情况很满意。随即吴高开始汇报自己的工作。吴高这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练兵。支持长春都司建设与战事,因为杨震在海西地区的建设。让吴高也注意到这里,于是设了两条驿路,吴高准备在海西地区建设几座城堡。招募女真为卒,将大明的统治范围,延伸到鲸海沿岸。鲸海,就是现代地图上的日本海。军事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兵精粮足,不需要打仗。还能有什么问题啊?不过到了杨士奇这里就有一点问题了。杨士奇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说道:“臣不知道该怎么说?”何夕说道:“怎么了?是遇见什么问题吗?”杨士奇说道:“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各方面都顺利,但问题就是太顺利了。”何夕有些听不明白,杨士奇随即细细道来。原来,不是生产太少了,而是生产太多了。钢铁,盐,木头,等数样东西,囤积太多了。而布匹,等轻工业产品,销路倒是不错。但也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不过两者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真生产多了。毕竟何夕在辽东一直在扩产。但是钢铁,以及重要机械的生产任务,一直并不是太多的。农夫的铁制农具,已经更换过了。工厂的机械也更换过了,造船用的重重铁具,铁链铁锚等,也预留了足够的数量。等等各方面应用铁料工业门类,似乎都用得差不多了。依旧不足以消耗掉辽东铁厂所有产量。盐也是。人吃的盐是有数的。整个海外吃的盐也是有数的。辽东南部,其实很适合晒盐的。盐产量大增,也出现销售不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