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九十一章 何夕与太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十一章 何夕与太子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何夕也知道自己离开南京,乃至于大明,已经是定局了。

事已如此,也只能随遇而安。

何夕说道:“臣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一锤定音,说道;“这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

午朝之中,爪哇的事情,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并不代表仅仅有这一件事情。商议完这一件事情,又商议了好几件事情,才放人离开。有朱元璋的勤奋,才有了大明朝廷的高速运转,几乎并没有政务积压。

今日还算好,没有什么突发事件。不至于要增加一个晚朝。

何夕出了殿门,却有一个小太监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说道:“何大人,太子殿下有请。”

何夕心中明镜似的。今日午朝上的事情,太子是要与何夕做一些沟通的。

时间一长,何夕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一方面,太子与何夕之间关系亲密。特别是有安庆公主在其中调和,再加上朱雄英,时常在两家走动。私人关系是很好的。

另外一方面,彼此双方都感受到分歧。

一方面是感情上的。朱元璋对何夕的看重,让太子有些不舒服。太子也看出来了。这何夕是朱元璋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以何夕的年龄,等何夕当政的时候,正好与太子上位的时间差不多。

两人年纪相差不大,是一代人。

太子有时候会想,父皇是觉得我多不堪,才预先留下辅臣,而辅臣权力太大的话,我又置于何地?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见上。

太子之所以众望所归。其实也代表着太子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多人的期盼。这个期盼是什么?是乱世经武,盛世修文。将大明朝廷从武人横行的非正常状态,转换为文人士大夫的秉政的正常状态,大家安享受太平就是了。

太子虽然对儒臣也不是信服,但是本质上,他也是讨厌变数的。

无他,对太子来说,保证自己继位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什么都按部就班地来。不要弄什么幺蛾子,是最好的。

而何夕就是最大的变数。

何夕出现这一些日子,太子已经总结了一个结论。凡是何夕所过之处,都是要做出或多或少的改变。虽然说,太子对于何夕对什么事情都能挑出问题,并且向更好的方向改变的能力与眼光。表示很赞赏。

但是这些事情汇合在一起,就让太子微微皱眉。觉得何夕太不稳重了。或者太骄傲了。似乎天下就你一个明白人。就不能安安分分,萧规曹随?

而何夕自己知道,他在朱元璋眼中的价值,就是变法。他可不敢有一丝懈怠,还真不能安安分分,萧规曹随。

最后,才是权力上的。

支持太子的人。有这么几拨人。武将之中,朱元璋的嫡系,徐达,汤和等老将。当然了这些老将一般不会发表意见。但是对大明袭统问题,还是希望归于正统的。再有就是武将之中,年轻一辈,沐英,蓝玉等。这些人要么是因为马皇后,要么是太子自己的姻亲。

不过,武勋方面也就这样了。

因为武勋这边是朱元璋的基本盘。只要朱元璋不死,这方面不可能让太子接手的。

然后,就是儒臣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天下有一个万一之时,真正愿意为太子拼死的,也就是这些儒臣了。

为什么?因为太子代表正统,正统在儒臣这里几乎是信仰。他们并不是为了太子朱标这个人,而是太子继承这个制度。为了这个制度,很多人宁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其实,历史上朱元璋在太子死后。就犹豫过,是传子,还是传孙?

就是以刘三吾一副死谏劲头,让朱元璋改变了想法,从太子的儿子里选太孙。

就印证了太子的想法。

而何夕最大的敌人是谁?

始终是这些儒臣。

因为何夕要改变世界,要变法,需要对世界最根本的解释权。这个解释权在儒臣手里。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但是名正言顺,这其中逻辑是谁的?其实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正地说也对,反着说也对。角度不同,诠释的方向不同,都是可以的。社会学是没有绝对真理的。

但是变法却需要一个让人信服的理论。用以凝聚人心。

太子不讨厌何夕,但是太子最大支持者,却对何夕水火不容。太子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其实,今日刘三吾出来给何夕一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朱元璋就准了。

何夕此刻才慢慢反应过来。其实,这未必没有太子的原因。

朱元璋固然要让何夕变法。但也从来没有想过动摇太子之位。将何夕扔到外面,也有不想激化双方矛盾的意思。

何夕心中暗叹。他其实不想与太子闹翻的。因为,就太子为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好长兄。对何夕也很照顾。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江湖最开的原意就是指官场,指的是宦海沉浮。后来才引申到其他地方。

从文华殿到东宫,距离并不是太远的。

太子并没有在正式场合见何夕。而是在后花园一个,凉亭之中。

何夕见了太子,就要行礼。被太子拦住了。说道:“今日,只说家事,不用说这些虚礼?安庆如何?”

何夕说道:“谢太子大兄关心,安庆一切安好。母子平安。”

太子说道:“孩子取名字吗?”

何夕心中一愣,暗道这一段时间忙糊涂了。居然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说道:“还没有。”

太子有些高兴,说道:“哦。那让孤取一个吧。”

这个时候,何夕岂能有什么异议。说道:“犬子有太子大兄赐名,不胜荣幸之至。”

太子也很高兴,他慢慢沉思。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即又摇摇头,觉得不妥当。一时间,很难决断。好一阵子,才说道:“就叫远思吧。何弟,智谋深远,目及千百年之后,我希望我这个外甥能如你一样,而韩退之,有言:必望审察而远思之。也是君子行事之法。你觉得如何?”

何夕心中暗道:“还好不叫远道。我岂不是要找一个叫绵绵的儿媳妇才行。绵绵思远道吗。儿子啊儿子,将来你的名字不好,可不要怨我啊?”何夕心中嘀咕,面上却说道:“好名字,好名字。”

太子叹息一声,说道:“何弟今日朝廷上的事情,我也是无奈。不过,有一点,我与父皇看法一样,你在朝廷之上,几乎寸步难行。唯独在外能建功立业。放心,你还年轻,在外面好好历练几年,我一定会将你调回来了。毕竟,你是父皇要留给我的人。”

何夕说道:“臣明白。我年少轻狂,在京师,伏低做小,不是我的本性。在地方可以大展拳脚, 正合我心意。以我的本意,不经历州郡,无以登台阁,这才是朝廷用人正理。”

“好。”太子说道:“我等着你登台阁的那一天。”

台阁就是唐宋丞相所在,太子这是向何夕承诺,他期待何夕当丞相的那一天。

似乎双方的一切都回到了当初和谐地步。太子又与何夕说了一些闲话。比如朱雄英的事情,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等谈的差不多了。太子才让何夕告辞。

何夕出了东宫,回想自己与太子说的每一句话,一时间总觉得有一些地方有些不对劲的事情。至于哪里,一时间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