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章 渡海

何夕微微一笑,说道:“不用谢。还有一件事情劳烦您,您带我下乡看看。如何?”

张掌柜说道:“请大人放心,小老儿一定安排。只是而今春耕。大家都很忙。估计要怠慢大人了。”

“无妨。”何夕说道:“我就是要看看真实情况。”

------

一连数日,何夕都带着人下乡。

深入地了解了乡下的情况。

大体上,洪武年前狂风暴雨一般改变,也波及了这里。大量富户迁徙出去的同时,大量土地也落到了百姓的手中。在大明超过二百亩土地的地主都在朱元璋花名册的同时。洪武年间,大量开垦土地,也让大部分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

诚然。

百姓的生活依然很苦。但是有自己的土地。大部分百姓都是能够活下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大明百废待兴,什么东西都缺,终大明一朝,所有大明百姓,都在怀念洪武一朝。说洪武一朝,民风淳朴。其实,朱元璋一辈子都在做均平两字,土地要均平,赋税要均平。

这才有这样的效果。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也给何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因为土地的分配相对平均,大多数百姓都被绑在土地上了。

何夕之前调动的是朝廷的人力物力。才没有那么明显。而今在农忙时期下乡。他没有看见,一台织机在响。

安庆公主对于下乡,走过几次。就腻歪了。索性留在朱泾镇。

真正一直跟在何夕身边的人是姚广孝与,杨寓。

姚广孝见何夕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说道:“大人,有什么心思,可以让我为大人解惑?”

何夕说道:“姚先生,我这一次出外,是很多事情要做的。但是第一件事情,就是搞钱。”

姚广孝说道:“搞钱?”

何夕说道:“正是。在朝廷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钱的。我本想在棉布这个行业上下手,只是而今看来,却很难下手。”

姚广孝说道:“何大人,准备如何下手?”

何夕说道;“这些织布机,你也看过了,其实可以加以改进,用机械之力,多加飞梭。其利数倍。甚至数十倍。但是而今江南,百姓男耕女织,一旦我用了新型织机,恐怕百姓生事啊?”

姚广孝说道:“大人,或许搞错了一件事情,不管大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动百姓的田地,百姓是不会生事的。土地才是百姓的命-根子。而不是其他的。”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你这样说,我心中更是不安。”

“大人,大可不必如此。”杨寓忽然说话道:“男耕女织,在寻常人看来,或许是五柳先生的田园归处。但是唯有亲历者才知道其中辛苦。百姓会选择对自己更好的道路。”

“这也是大人,发展生产力之论,高明之处?顺人性而合天理。”

何夕看着杨寓,只觉得这话说得好听。也在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有几亩薄田,男耕女织,与大工业生产地之下的寻常劳工,到底谁更好,何夕还真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何夕却是知道的。

很多事情,普通百姓其实并没有选择权。

同样,何夕看似有选择权。但是选择权也不大。

且不说,朱元璋想要大明更强大,必须走这一条路。即便 何夕不去这样做。几百年之后,还会有人逼着他们这样做的。辛苦不辛苦,担心不担心,都是无用之功。

何夕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了。何夕说道;“杨寓,交给你一件事情。”

杨寓说道;“大人请讲。”

何夕说道:“这些织机你都看到了吧。”

杨寓说道:“已经看到了。”

何夕说道:“将各种各样的织机,全部送样品给工理学院。让他们给我改进。比如多加几个飞梭,我需要效率更高的纺织机械。可以用水力,风力推动的机械。”

在何夕看来,这些织布机在机械上,实用性上堪称完美。

但是这种完美,是与男耕女织这个大背景之下。如果一个女人农闲织布。那就最合适不过了。至于加飞梭,增加织机的宽度等等。都会给家庭作坊的织布带来问题。

甚至这样的织布机,在后世一些偏远的农村还有,形制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男耕女织这个使用环境之下,而今的织布机,根本不需要修改了。也无从修改。在何夕看来,唯一可以修改的地方,大概是在织布机上一些易损件,从木头换成铁。

之前不是不能换。而是一个成本问题而已。

甚至将家庭用的织布机,演变成做大作坊,或者说工厂用的织机。类似于珍妮纺纱机的改进,其实也不难。甚至在元代,王祯农书之中,就有类似的修改。

所以,这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需求问题。

正因为如此,何夕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困难。所以让工理学院,单独设计。也算是淬炼他们的能力。

反正基本力学机械的原理,何夕也整理出来的。而且工理学院,有很多都是工匠出身,动手能力要比何夕强大太多了。这也无须他担心。

杨寓立即答应下来了。

何夕也就不在松江停留了。

毕竟松江这里虽然有棉布产业的一些优势,但是,优势并不明显。甚至何夕觉得有必要,将未来的棉纺中心,放在南京附近,也不是不可以的。作为朱元璋一大功绩之一,就是推广棉花。

将棉花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原材料这一块。几乎遍地都有,无非是品种好坏而已。

只是何夕在松江如此作为,让安庆公主有些不满意。本来安庆公主还以为是要游山玩水。但结果,一点也不好玩。于是,她自己带人先行一步了。去投奔她的汤和叔叔了。

安庆公主与何夕分道扬镳。

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是,何夕身边的保卫力量走了大半。好处就是,何夕的行为就更加自由了。

何夕索性从柘林登船,从海路往宁波而去。

这一路,用的并不是官船,而是民船。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朱元璋已经有了所谓的禁海令。但是禁海令,禁止的是与外国人交易,更是为了防范海盗出没。寻常百姓人家出海,并没有什么限制。

当然了,这里说没有什么限制,也不是没有限制。

最起码,寻常百姓他们根本没有乘船出海的烦恼。

不过,即便何夕身边的人少了很多,但也是有几十个人的。直接包了一艘三桅的大船。只是这船舱里面的待遇,比起汤和座船上差了太多了。在汤和的船上,何夕有单独的房间。寻常随从才住大通铺。而在这艘船上,即便何夕也没有单纯的船舱。只能与姚广孝挤在一起。更不要说,整个船上,有一股让人不舒服的味道。

好像是鱼腥味。至于船舱各地方,更是有这样那样的污渍,让何夕看了很不舒服。

而且似乎是海上的风暴,要比长江里的波浪厉害很多,何夕从松江坐船到宁波。其实并不是太远的。但是何夕能够承受长江之中的颠簸,但是大海之中的颠簸,就有些无法承受了。

弄得何夕很是不舒服。

好在,从松江到宁波,也不过渡过杭州湾而已。没有用一日的功夫。就到了宁波码头。

何夕这才松了一口气。只是即便这样,从船上下来,踩在宁波码头上,脚都是软的。觉得大地如浪潮一般,一波波地涌动,站都有些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