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三十二章 猛如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末将左良玉,拜见总镇。”

左良玉向前迈出了一步,俯身而下,半跪于地,顿首道。

随着左良玉半跪于地,帐中一众左镇的将校皆是霍然起身。

无论是王允成、郝效忠等一众左良玉麾下的直辖将校。

亦或是刘国能、许可变这样归附左良玉的七十二营降将,皆是齐齐起身,而后俯身拜下。

“拜见总镇!”

中军帐内,一众左镇的将校皆是单膝跪地,轰然出声。

在历史上,哪怕是因为朱仙镇大败,导致麾下精锐折损大半。

但是镇下诸将,无论原先镇下的将校,还是降将,都仍然听从着左良玉的命令。

足以见左良玉统驭有体。

而现今,没有经历朱仙镇之败,左良玉辖下精锐尚存,对于军队的掌控力自然更深。

左良玉现在表明了态度,一众左镇的将校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便也一起站出表态,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注视着帐中跪下的一众左镇诸将,陈望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将目光投到了猛如虎、曹变蛟等人的身上。

猛如虎面色犹豫,眼眸之中满是挣扎之色。

陈望此前的话,让他原本坚定的内心不断泛起波澜。

他的名字是当时延绥的巡抚张梦鲸给他取得。

当初他从塞外和虎大威两人一起逃入延绥,被调派入军。

巡抚张梦鲸对他和虎大威两人一直都是恩遇有佳。

这一段时间,是猛如虎人生最为得意,最为意气风发之时。

后面崇祯三年,在遵永大捷中立功,升为守备。

同年因剿灭河套蒙古酋长干儿骂有功而提拔为游击,可谓是仕途风顺。

五年,累功参将,八年被山西巡抚吴甡推举为副总兵,十一年,戊寅之变,擢为蓟镇中协总兵官。

从一介塞外的降卒,十一年的时间,成为了一镇的总兵。

当年在草原上颠沛流离时,这样的事情,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只是……

从离开延绥开始,猛如虎就再没有遇到像是张梦鲸那般的文臣了。

后面那追随的督师文帅们,一个个端坐高堂,目光里永远带着居高临下的轻蔑。

在他们眼中,武将不过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家奴,稍有不顺便厉声呵斥。

除了杨嗣昌……

把他从万里之外的九边调来,不仅官复原职,还加为援剿正总统。

朝廷昏暗,猛如虎如何不知。

但是他不想辜负张梦鲸的知遇之恩,也不想辜负杨嗣昌的最后的嘱托。

若非张梦鲸的赏识和重用,他们可能仍是无名小卒。

若非是杨嗣昌的极力争取,他现在还在边疆服罪。

杨嗣昌从来没有短缺过他们哪怕半两的军饷,也没有短缺过他们哪怕半点的粮草。

对待他们大多数和颜悦色,少有责骂。

虽然和大部分的文臣督师一样,杨嗣昌确实有着作为文官的优越。

但是在杨嗣昌的眼里,他们的这些武臣,他们这些营将,是人。

而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豚犬。

军饷从未克扣,粮草从未短缺,即便偶有过失,也多是以理服人,而非动辄责骂。

杨嗣昌临终的话语,猛如虎永远都不会忘记。

“南国局势崩坏至此,罪在我身,我已上请罪书。”

“诸位将军尽心报国,无需担忧遭受牵连……”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嗣昌想的不仅仅是南国战局安危,还有他们这些武臣的境遇。

他担心他们会遭受牵连,被朝廷苛责,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猛如虎握紧了拳头,他的心中痛苦不堪。

他恨自己,恨自己改变不了大局,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他的心中知道陈望所说的是正确的。

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在塞外挣扎求活的牧民。

宦海沉浮十一载,在漩涡之中挣扎了十一载,他如何不清楚国家的问题。

只要朝堂之上,仍然是被那些高门文阀,天下便永远都不会得到安宁,国家的动荡便会一直不休。

他们占据要津,把持朝政,却对天下疾苦视若无睹。

哪怕是现在清除了一切的敌人,要不了,或许是十年,或许是数十年,仍旧会有新的敌人出现。

这一切在万历年间,其实就早已经发生过了一遍。

只是那个时候,朝堂之上,有着一位足以擎天的柱石——张居正。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整顿吏治,硬是将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拉回了正轨。

还有诸如俞大猷、戚继光等一众不世的名将尚在。

可惜张居正一死,那些被触怒的既得利益者立即反扑,新政尽废,一切又回到了老路。

不过猛如虎还在挣扎,但是猛镇的一众将校之中,却是有一人已经先站了起来。

“我老刘是个粗人,说不来那些好听的话。”

“很多事情虽然没有放在台面,但是大伙的心里都跟明镜一样。”

“这些年朝廷待咱们武将如何,大伙儿都看在眼里。粮饷拖欠是常事,动辄就是问罪降职,饷银现在都已经拖了半年多的时间。”

刘光祚面带愤色,冷哼了一声,

“弟兄们在前头拼死拼活,后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那些个文官老爷们,大鱼大肉,妻妾成群,倒是快活。”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这些提着脑袋卖命的,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

九边诸镇在辽东松锦浴血奋战,死伤军兵却连抚恤都要克扣大半。

九边尚且如此,他们这些南国进剿的营镇就更不用提了。

“要粮没粮,要饷没饷,打个屁的仗!”

“这样的朝廷,要来有什么用?!”

刘光祚没有丝毫的拖沓,直接也是单膝跪下,郑重抱拳道。

“崇祯十一年勤王之时,青山关之战,跟在总镇的身后,是我老刘打的最为痛快的一仗。”

“总镇要打武昌,末将愿为前驱,刀山火海但凭差遣!”

“不为别的,就图弟兄们能得个公道,让卖命的有个卖命的样子。“

猛镇的一众营将看着刘光祚,皆是面露无奈之色。

刘光祚说什么自己不会说漂亮话,但是后面说起来又是一套一套的。

都是官场的老油条,真是信了他的鬼话!

不过一众营将,都没有随着表态。

猛镇的众将,都将目光投向猛如虎和曹变蛟两人,等着他们的决定。

曹变蛟也同样看了一眼猛如虎,猛如虎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任何的动作。

看到猛如虎如此,曹变蛟没有再等待,他清楚,让猛如虎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站起来,替猛如虎拿下这个主意。

“崇祯十二年,我离京之时,叔父对我曾有言。”

曹变蛟的声音不急不缓,众人的注意也都被曹变蛟的话语所吸引。

曹变蛟口中的叔父,自然就是已经在松锦殉国的曹文诏。

哪怕是半跪在地上的左良玉,也是抬起了头,看向曹变蛟。

左良玉曾经也在曹文诏的帐下为将。

中军帐中,大部分的人都听从过曹文诏的指挥,曹文诏是他们的老上级。

“江河之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志却难以实现。”

“国家积弊已久,至于此时,已非药石能医。”

“浓雾笼罩前路,天地之间黑暗一片……”

曹变蛟的胸膛起伏,最后几个字几乎是从牙关里面迸出。

他的声音因为情绪的波动而颤抖。

众将皆是低头不语,一些原先曾受曹文诏恩惠的营将甚至因此垂泪。

曹文诏战死在松锦,清军将其首级割下,悬挂于长岭山上受风吹日晒,暴尸于荒野之中。

辽东诸镇明军几番尝试,想要夺回曹文诏的尸首,但是最终还是无能为力。

曹文诏在北上之时,其实对于最终的结局也有所预料。

然大命既倾,良将颠蹶。

曹变蛟没有说完,他已经说不出后面的话了。

但是众将已经明白了曹文诏那些话语的意思。

“希望总镇,莫要忘了昔日许下的誓言。”

曹变蛟握紧了拳头,仰视着陈望,说道。

“收回故土,报仇雪恨!”

陈望神色慢慢凝重,他目视着曹变蛟,郑重承诺道。

“此生此世,绝不敢忘。”

得到了再次的承诺,曹变蛟没有再犹豫,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俯身下拜。

“临洮总兵官曹变蛟,拜见总镇。”

猛如虎病后,原本受他节制的诸镇兵马,基本都是在听从曹变蛟的指挥。

而且众人也没有像是猛如虎对于朝廷那么的忠心的。

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种种离谱的行径,使得众将对于朝廷早已经是离心离德。

随着曹变蛟的表态,猛镇的一众将校也不再犹豫,随着曹变蛟一起起身下拜。

陈望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猛如虎的身上,犹豫再三之后,陈望还是开口道。

“猛帅……”

猛如虎睁开眼睛,他的眼眸之中满是疲惫却沉静他环顾四周。

帐中除了他之外,南国诸镇一众将校皆是已经拜倒。

大局已定,他同不同意,已经于事无补。

猛如虎长叹一声,他支撑着病体,艰难的站起了身来。

“陈帅说的不错……”

猛如虎的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

“我的心中也很明白。”

他的声音平静得如同帐外无风的晴空。

但是陈望的神色却是发生了变化。

陈望目视着猛如虎,眼眸之中闪过一丝哀伤。

猛如虎没有称呼他为总镇,仍旧是称呼他为陈帅。

从那一声“陈帅“的之中,陈望听出了猛如虎的决绝,原本明亮的眼神不由微黯。

“但是……”

“我本塞外降卒,皇上不以我卑鄙,授我总兵之职。”

“杨阁部临终于病榻之前,以遗志相托。”

“陈帅能够挂念在下病情,广募名医,末将感念非常……”

猛如虎轻叹了一声,笑道。

陈望沉默不语,猛如虎明面上拒绝的是前来治疗的医者,但是实际上拒绝他的招揽。

猛如虎眉头微蹙,身形不由自主的向后靠了一靠,后背的病症折磨着他的意志。

猛如虎紧咬着牙关,冷汗自他的额头之上缓缓渗透而出,让他原本没有多少的血色的嘴唇变得越发的苍白了起来。

“只是如今我其实已经是病入膏盲,还是不要浪费药石。”

猛如虎缓缓躬身,抱拳道。

“待到他日,天下太平,北定胡虏之时,勿忘相告。”

陈望眼神黯淡,神色动容。

在明末的这一段的历史之中,有两个人他的印象极为深刻。

一是虎大威,二则是猛如虎。

两人都是塞外降卒,但是尽心为国,最终都卒于王事。

陈望很清楚,猛如虎的心意已定。

“猛帅如今身患疾病,需要休养,其他事务,都可以留后再议……”

陈望抬起了手,一直站立在猛如虎身后的两名汉中军甲兵当即上前,一左一右扶住了猛如虎。

“先扶猛帅去偏帐休养。”

陈望命令的深意,帐中一众将校都已明白。

名为休养,实为软禁。

听到陈望的命令之后,猛如虎的眉宇舒展,如释重负。

面对着陈望,猛如虎再度躬身,向着陈望郑重的行了一礼。

这一拜,拜的是容许之恩,拜的是袍泽之谊,更是拜这份心照不宣的默契——许他以大明总兵的身份,走完人生的这最后一程。

猛如虎行完了礼之后,没有任何的拖沓,直接转过了身。

身侧两名汉中军甲士已是一左一右守在了猛如虎的身侧。

军中敬重豪杰,对于猛如虎,两人的态度也因此十分缓和。

“猛帅,请。”

猛如虎整了整身上的衣冠。

侍立在帐门处的甲士已经是掀开了帐帘。

夏日的微风带着几分清凉拂过猛如虎的面颊。

让猛如虎有些昏沉的思绪逐渐变得清楚了起来。

帐外天色正好,阳光普照,正值中天。

高悬于天的太阳放出的光芒,刺得猛如虎不由得眯起了双眼。

猛如虎下意识抬起手想要遮挡,可那灼目的光芒仍从指缝间漏下,在他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恍惚间,那光芒竟让他想起多年前在塞外策马时,同样炽烈的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

猛如虎挺直了腰背,闭上双目,放下了挡在眼前的手,仰起头任由阳光洒满脸庞。

在这样明媚的天气下,走完人生的这最后一程路,倒也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