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波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直隶和山东的事情现在并不是多么要紧。

朝廷那边有吴甡应对,山东那边刘泽清翻不起什么风浪。

万民军如今深陷南国战争的泥潭,郑芝龙的态度也因为战事胶着在逐渐在倾斜。

而最让陈望感到高兴的是,马玉瑛的长辈已经答应了他提亲的要求。

陈望派了一支千人的骑兵队从汉中府出发,大张旗鼓的接着马玉瑛从石柱到了襄阳。

一切尘埃落定,只等择日完婚。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秦良玉的态度。

秦良玉被称为西南柱国,在西南一众土司以及百姓之中的声望极高。

联姻却是加强了汉中镇和土家族土司的联系。

但是秦良玉到底还是心向朝廷。

这段时间,秦良玉派人传来了好几封信件。

信中不仅严词指责陈望的诸多行径,字里行间透着失望与忧虑。

不过这些事情也是实情。

朝廷的诏令,陈望直接都是让胡知礼处理,一应调令完全置之不理,甚至于税收都被陈望用很多的理由截留了下来。

河南巡抚高名衡,郧阳抚治袁既咸两人在名义上拥有对于军队的领导权。

在最初的时候,陈望还命令手底下的人假冒盗匪流寇,以此让其分心无暇。

不过在朝廷势弱,南京被万民军攻陷,彻底掌握了中原和两淮之后,陈望便直接卸下了这一层表面上的伪装。

如今高名衡、袁继咸二人形同软禁,府衙内外尽是汉中镇的眼线,连日常起居都有人监视,更遑论行使权柄。

各地主要城市,譬如凤阳、襄阳、徐州等地的主官也同样没有任何军事上的权柄,平日里只能处理民政相关的事务,全都在汉中镇的监视之下。

这些往日威风八面的朝廷命官,如今不过是棋盘上的几枚棋子罢了。

不过秦良玉到底是年事已高,如今已是六十八岁的高龄。

石柱宣威司的根基到底是马氏,当初马祥麟年幼时,秦良玉代领的石柱宣威使。

石柱宣威使早已经交还到了马祥麟的手上。

天下局势动荡,大明已经是江河日下。

改朝换代之势已成定局,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马祥麟自然也不例外。

马祥麟的想法和秦良玉并不相同。

对于大明朝廷,马祥麟并没有多少的感激和忠诚。

马祥麟很清楚自己的父亲是怎么死的。

他的父亲为大明南征北战,各部的儿郎为大明的江山出生入死。

但是换来的是什么?

当初他的父亲染上了暑疫,身体不适,结果因为接待不周得罪了明朝派来监军的太监邱乘云。

之后邱乘云上进谗言,他的父亲被诬陷投入狱中。

在狱中,得不到治疗调养,很快便病重而死。

朝廷后面只不过是轻飘飘的发下一道诏书,就此不了了之。

所以哪怕母亲秦良玉对于这门亲事颇为反对,但是马祥麟还是答应了陈望提亲。

马祥麟看的明白。

陈望已经对于中原和两淮完成了实际上的割据,麾下兵强马壮,为天下群雄之首,也有问鼎天下之意。

如今朝廷昏聩,天下疲敝,倾覆在即。

他马祥麟何必为这个薄待马氏一族的朝廷殉葬?

对于朝廷马祥麟本就没有什么感情,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拒绝陈望联姻的请求。

将马氏乃至各部土司的命运和陈望捆绑在一起又有什么不好,这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要是陈望真的能够问鼎天下,那他马氏一族就是真正的皇亲国戚,而不再只单单是世袭土司。

他们这些土司,虽然在领地之中就像是土皇帝一般。

但是往昔在朝廷那些高官的眼里就是可以随意驱使的走狗。

这一点在领了宣慰使以来,马祥麟的越发反感。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犹如奴仆一般。

男儿生于天地之间,自当顶天立地。

大丈夫处世,碌碌无为,与朽木腐草何异?!

马祥麟不想一辈子都只当一个小小的石柱土司,他想要和自己先辈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一样,征战四方,开疆拓土!

他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再过十年,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挥动马槊。

如今天赐良机在前,如何能够轻易放弃。

因此哪怕是顶着母亲那边巨大的压力,马祥麟也要同意这门亲事。

其余的五大宣慰使也同样是嗅到了危险的到来,对于马祥麟的安排,并没有持反对的意见。

陈望回忆着提亲队伍从石柱带来的消息,心中也是振奋了许多。

六大宣慰司目前共有养有战兵四万余众,其中精锐善战的白杆兵多达万余人。

这些军兵,极善山地作战,日后进军西南,无疑是最好的助力。

在西南,唯一算是劲敌的,也只有云南的沐王府。

不过沐王府也就对于云南还有一定的掌控力,但到底是远离中原,对于很多事情都是鞭长莫及。

在四川的影响力,也远不如以马祥麟为首的六大宣慰司。

这一次的联姻获取了以马祥麟为首的六大土家族宣慰使的支持,已经是基本奠定了对于四川的掌控。

汉中府是他的基本盘,四川也有土家族的土司支持,掌控蜀中基本上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青海蒙古如今占据西藏,李自成也和其合流,还有一众羌族土司的支持,对于四川的威胁也不小。

“情报司在雪区的布置如何了?”

陈望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询问道。

“固始汗如今自封为甘、青、康及卫藏地区的汗王,成为了雪区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雪区幅员辽阔,内中形势错综复杂,各地仍然有反抗的军队,青海蒙古想要彻底统治雪区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对于四川暂时没有太大的威胁。”

胡知礼上前了些许,伸手在桌面上摆放着的舆图上指点,他的指尖划过藏东、青海一带,禀报道。

“情报司那边,已经基本摸清了藏东地区的情况,按照总镇之前的指示,我们也向反抗的势力提供了军械和教官的支援。”

桌面之上是中军部综合各方舆图,以及陈望的记忆绘制的天下总舆图。

舆图已经十分接近于后世的地图,新疆、雪区、远东,包括东南亚各国都被囊括了其中。

细节之精确远超当世任何的地图。

陈望眉头微蹙,想了一想,再度询问道。

“青海蒙古彻底掌控雪区,还需要多久?”

胡知礼略微沉吟,谨慎答道

“情报司汇总的消息,青海蒙古想要彻底稳固雪区,起码还要三四年的时间,最好的情况也要超过两年。”

陈望低下头,看着桌面之上摊开的舆图,心中盘算着。

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固始汗的势力得到了加强。

大明国内的局势,因为他的发展,比起历史上更为动荡,恐怕固始汗不会如同历史上一般安居于雪区。

所以必须要防备着青海蒙古的侵扰。

很多时候,很多国家在国内发生矛盾之时,往往会对外开战,用外部的矛盾,转移内部的矛盾。

青海蒙古这些时日以来,派遣了不少的密探进入川中,明显是在为战争做着准备。

陈望感觉,这其中除了固始汗自己的野心之外。

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被自己所影响的松锦之战,清军所受的损失比起历史上更大。

所以才会促使黄台吉尽可能的寻找外援。

因此才导致了连锁的反应,使得青海蒙古也开始进行着战争的准备。

陈望目视着身前的舆图,天下的局势逐渐在他的脑海变得清晰了起来。

青海蒙古的威胁还有些远,暂时不需要太过于在意。

“李自成的动向如何了?”

陈望目光向上移动,落在了山西的境内。

“势如破竹。”

胡知礼神色凝重地摇头,北边的情况并不好。

“北边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周延儒还没有领兵赶到太原,太原城就已经陷落。”

“周延儒心中胆怯,徘徊不敢前,驻兵在真定府境观望局势。”

“闯军攻陷太原之后,北上进攻大同。”

“大同总兵姜镶派使者向着李自成请降,六月下旬,李自成领兵入大同,仍任姜镶为大同总兵,不过姜镶已无实权,实被软禁。”

对于姜镶的投降,陈望没有多少的意外。

历史上的姜镶也是同样投降于闯军。

虽说现在的闯军没有历史上那般强悍。

但是这个时期姜镶所领的大同镇精锐在松锦之战折损良多,因为南北断运的关系,大同镇战力恢复的并不好。

姜镶也是别无选择,他身处大同,北面是漠南蒙古诸部,南面的太原已经被闯军打下,西面是闯军的领地,东面虽然能逃。

但是闯军骑兵众多,带领大队兵马逃跑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是带领少数的骑兵逃走。

那么恐怕一到居庸关,就要被朝廷的使者给拿下问罪。

朝廷根本发不下粮饷来,姜镶的投降完全在情理之中。

“北直隶的大疫现在越发的严重,天津、京师都已经开始到了爆发期,闯军那边好像也收到了消息,所以暂时停止了进军,正在稳固打下的疆域。”

“大疫……”

陈望叹息了一声。

他有能力改变如今的很多事情,但是唯独疫病,他没有办法改变。

胡知礼看着沉吟的陈望,突然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当下道。

“对了,总镇之前吩咐情报司找寻的郎中已经找到了。”

“你是说,吴又可?”

陈望微微一怔,询问道。

“对。”

胡知礼点了点头,回答道。

“吴又可确实是不世名医,听闻是将军征召,而且愿意拨给银钱,用以治疗此次大疫,答应了出仕。”

“吴又可到军中后立即着手制定了防疫章程,还向一众被征募的郎中传授治疗和防止疫病传染的办法。”

“如今河南北部出现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再快速的扩散,不出意外,可以将疫病控制在辖区之外。”

吴又可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若是疫病波及而来,无疑会对眼下已经控制的地区造成深重的破坏。

而且若是军队发生大规模染病,出现严重减员,必然也会使得现在还算稳固的统治发生动摇。

陈望回忆着曾经所看过的历史。

这一场席卷了北国的大疫一直持续到了崇祯十六年,才终于休止。

主要是还是因为战乱的影响,导致明朝对于地方的控制力空前的低下,因此才会导致鼠疫如此大规模的蔓延。

不过鼠疫的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中世纪一般造成那么巨大的破坏力。

毕竟明廷对于乡野的管制力下降很大,但是主要的城市,还算是存在着秩序,对于疫病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疫情彻底平息前,暂缓处理北方事务。“

陈望没有多少的犹豫,北直隶、山东等地局势错综复杂,又有大疫的影响,此时进军实为不智。

“沿河防疫兵力若是不足,可调遣黄河汛防营及周边巡检司驻防边境,务必构筑防线,严防疫情向南蔓延。”

陈望尖轻叩案几,思绪渐收。

定下了基调,便转移了心神。

历史上清军调动兵马南掠是今年十月的事情。

这个时间就算再提前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蒙古是游牧,女真是渔猎,在攻取了辽东之后,也有农耕,这个时节他们也要收获。

思索着,陈望的目光也重新转回到了舆图上的武昌城中。

而就在片刻之后,帐帘忽被掀开,阳光斜刺而入。

陈功按着雁翎刀阔步而入,赤红箭衣映得帐内一亮,也为陈望带来了营外的消息。

“左良玉、猛如虎、曹变蛟并南国诸将已至营外!”

陈望抬起头,目视着帐外炽白的阳光,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

他之所以亲自领兵到湖广来,为的正是这一场军议。

乱世风云起四方,有兵方是草头王。

南国诸镇山头林立,朝廷失势,使得许多人生出了别样了心思,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但是。

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太多其他的声音。

(本章完)